真假巧克力划清界限还要等些日子
发布时间:2006-12-07 | 信息来源: 杭州日报
  本报讯 巧克力新标准12月1日开始实施,可可脂含量不超过95%的产品就不能标称为巧克力。不过,商务部近日又传消息,巧克力库存产品包装可延期半年内使用,但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记者昨天走访杭城超市发现,各种品牌、各种花色的巧克力依然在售,很少有巧克力产品明确标注可可脂含量,真假巧克力划清界限还有待时日。

  近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复函中国商业联合会,同意中国商业联合会《关于代可可脂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和蛋黄派库存包装延期使用的申请报告》。根据该报告,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有关生产企业的库存产品包装将延期使用到2007年5月31日。 这意味着,市场销售的各类包装的巧克力又有了一个缓冲期。杭城超市采购人士分析,该规定执行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厂家在使用库存包装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巧克力的品质符合国家新规,这需要相当力度的监督。

  不过,可能是受新标准出台的政策影响,市场上的不少巧克力产品打起了降价促销战,明显比往常热闹。记者在建国路乐购超市看到,一款款包装精美的榛仁巧克力促销价仅为一元一条,看包装上也没有注明可可脂的含量。记者了解到,其实许多“榛仁巧克力”、“牛奶巧克力”都无法达到新标准的真正巧克力含量,抓住缓冲期清仓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业内行家介绍,目前,全国巧克力生产企业约为250家,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巧克力产品,70%以上是代可可脂使用量超过5%的产品。即如果按新标准实施,七成的巧克力产品不能算是真正的巧克力。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成本相差悬殊,是厂家大量采用代可可脂原料的主要原因。尽管代可可脂产品众多,但记者在杭城几个超市都没有看到按标准明确标注为“巧克力(代可可脂)”的产品,不少超市柜台的营业员也对巧克力新标准表示“不清楚”、“没听说过”。

  从牛奶“禁鲜令”的一再推迟,到巧克力、蛋黄派的包装延期,看得出有关食品行业的标准新规执行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消费者及厂商等各方利益。就是执行起来效果究竟如何,还是打了一些问号。就巧克力标准而言,一方面针对新标准相应的处罚标准至今还没有出台;另一方面,商家和消费者对新标准的认知还不清晰。不符合新标准的代可可脂巧克力产品短期内可能依然会在市场上流通。消费者如果不注意,仍然会吃到“假巧克力”。

 


积分查询 永辉卡查询 永辉卡管理章程 法律声明 客户服务廉政举报 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