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新规需看清
在去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一些监管空白点进入人们视野。为了保障食品健康,今年相关部门陆续制定并实施了部分食品新标准,重新修订了一些食品规定。这些规定所涉及的可能是些琐事、小事,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安全措施才会保证您的健康。
速冻食品“裸”卖生涯将结束
《速冻面米食品行业标准》草案已于近日出台,计划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不经预包装的速冻面米食品不得销售。
散装冷冻面米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地方。面对没有外包装的速冻面米食品,消费者无从知道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甚至都不知道“裸”装的饺子、汤圆里包的究竟是什么馅。暴露在空气中的速冻食品容易受到空气的污染。超市销售过程中,“裸”装速冻食品通常自上而下销售,下面的饺子还没有卖完,新货又补了进来,时间一长,被压在底下的货品很容易变质。出了质量问题,消费者对“裸”装食品的追溯十分困难。
据介绍,在速冻标准里,除强调加工食品的原料要质量优良、符合卫生要求以外,还要求速冻食品在强冷环境下,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迅速降到-18℃以下。现在一般正规的大型企业一般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将体积较小的面米食品达到速冻要求,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持食品天然的色泽、风味以及营养成分。
该《标准》同时还规定,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厂家要及时召回处理。另外,新标准要求生产厂家明示馅含量,这有利于消费者对所购速冻食品中馅含量有“量化”概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
购买28类食品看清QS
从今年1月1日起,共有28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制,被要求挂上“QS”标志。其中新增的第三批13类食品也是最后一批加入QS体系的产品,包括咖啡、糖果、啤酒、黄酒、葡萄酒和果酒、蜜饯、可可制品、淀粉以及淀粉制品、炒货、水产品、蛋制品、茶叶、酱腌菜。
“QS”既是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的“入场券”,也是消费者辨别食品质量安全程度的重要凭证。2004年4月1日,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5类产品开始第一批实施QS认证;2005年1月1日,第二批共分10类产品,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计划在今年将所有种类食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届时所有食品都将加贴QS标志。如果食品是2007年1月1日以前生产的,在保质期内可继续销售。
“早产奶”将不见踪影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自2007年1月1日起,液态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必须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与失效日期。同时公告特别指明,液态奶的生产日期应标注为该产品的灌装日期。
以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规定液态奶产品的生产日期是牛奶生产成品经过检验的日期,该公告将液态奶的生产日期界定为灌装日期再加几天的检验日期。由于近年牛奶产品竞争激烈,个别乳品企业便违规将还未到生产日期的液态产品提前投放市场,企图降低牛奶库存成本,于是“早产奶”危害健康事件屡有发生,显然这公告将彻底杜绝“早产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