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让困难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连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虽然天气寒冷,但一股股暖意正弥漫在八闽大地上,涌动在每一个困难群众的心坎里。
春节一天天临近,困难群众的年货备得怎样了?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日前,记者走访了福州市晋安区一些困难家庭,看到了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带回了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
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送来关爱,暖意涌动在困难户的心坎里
29日中午,寒风携雨扑面而来。记者随晋安区宦溪镇民政办的同志踏着泥泞的黄土路,来到位于北峰山区的黄田村困难户林水莲家中。
这是一座简陋的木屋。“水莲在吗?”“哎,来了。”林大姐大声应答着打开门。看到民政办的同志送来了300元慰问金以及年货、棉被,她急忙擦干手接过去,连连道谢。
饭桌上,电饭煲汩汩冒着热气,一旁摆着刚炒好的五花肉和青菜,煤气灶上,一锅豆腐汤翻滚着,香气四溢。
屋内只有几件简单的旧家具,长凳上摆放着的一堆年货最抢眼。大米、食用油、香菇、腐竹、年糕、年糖年饼……真是不少。林大姐告诉记者,那是几天前区妇联的同志送来的。
“她们还送了毛衣。”林大姐的丈夫江道新偏瘫在床,斜靠在躺椅上的他急切地用左手解开外套,露出里面蓝青色的新毛衣。“我的病拖累了一家人,这些年若不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哪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他的眼里泛起泪花。
据了解,晋安区筹措260万元资金开展节前走访活动,慰问全区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军烈属等近4000人,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品种丰富的年货。
“快过年了,还有什么需要吗?”记者问。林大姐连连摆手,她说,年货足够了,自家还养了几只鸡鸭,到时只要再上镇里买些猪肉和鱼。
林大姐的儿子在外地一企业打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过两天,他就可以到家了,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个年,比什么都重要。”林大姐开心地说。
有副食品补贴,还有爱心购物券,低保户喜上心头
在茶园街道洋下东社区,记者同样感受到了这种温馨。
社区居民郑文林、林秋逢夫妇都是下岗人员,女儿正在读高三。前两年,郑文林有心脏病,干不了活,家庭负担都压在了在超市打工的妻子林秋逢身上。
郑家的摆设虽然简陋,但被勤劳的女主人收拾得十分整洁。梳妆台前,堆满了市关工委、区民政局、街道办、社区里永辉和万嘉两家超市送来的节日慰问品。林秋逢笑着告诉记者,前两天永辉超市还一次性为社区每户困难家庭发放了一年共750元的爱心购物券。
“感谢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郑文林由衷地说。他告诉记者,从今年起,低保金又有提高,社区的11户低保户和13户低保边缘户,每人每月还能享受到20元和12元的副食品补贴,生活更有保障了。
对新的一年,林秋逢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丈夫的身体能够慢慢恢复,女儿能考上大学。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过年还准备买些什么?”郑文林笑呵呵地回答,该有的都有了,再说,现在超市里货源充足,就是临时想买也很方便。“我们还有购物券嘛。”林秋逢插了一句话,把一屋子人都逗乐了。
市场货源充裕,价格平稳,困难群众的心里很踏实
节日期间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是困难群众普遍关心的事。29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洋下东社区里的万嘉生鲜超市,只见超市里人流如织,货架上的各类食品、物品十分丰富,价格牌整齐而醒目。
人群中,记者遇到了家住洋下东社区的张世平老人。老人手中的菜篮里放着打包好的两棵青菜,还有一块上排肉,他说:“年纪大了,多吃些蔬菜,对身体有好处。”
张世平身体硬朗,看不出已80岁高龄。他是一位老党员,也是社区里的困难户,由于妻子行走不便,女儿又患有精神疾病,平日都是老人出门买菜。说起市场供应的变化,老人感慨万分。他说,现在市场上要啥有啥,变化真是太大了。
晋安区贸发局的同志介绍说,春节,区里积极组织优质蔬菜和副食品供应,确保蔬菜日均上市8000担,品种在45个以上;在保证副食品供应的同时,严格开展市场监测,并要求辖区各超市每日报送监测报表,贸发局将密切关注各类年货日价格变化。
从1月26日起,晋安区物价局还对辖区内家乐福、永辉两大超市主要副食品和部分重要商品实行调价备案制度,若发现违规将严肃处理,并通过媒体曝光。
张世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超市里货源充裕,价格和平时相比也没有太多变化。“猪肉、海产品价格略微提高了一点,一些蔬菜的价格有所下降,总体上我们能接受,心里挺踏实,很满意!”
(黄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