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一声令下,6月1日起将结束塑料袋免费午餐
关注理由
6月1日起全国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详见昨日本报A21版),国务院一声令下,塑料袋购物的“免费午餐”大限来临,此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仅超市部分,福州每个月就消费了上千吨的塑料购物袋。其实,福州早有超市开始试水塑料袋收费和环保购物袋,可除麦德龙超市外,其他超市推行情况并不如意。
此次国家统一发布“限塑令”后,新政是否执行得了?是否真能管住“白色污染”?消费者、商家、市场对新政的观感如何?6月1日去超市购物,你会带篮子吗?
福州现状 超市每月产生上千吨塑料袋
“小姐,能不能再多给个塑料袋?”在福州一些超市的收银台前,此类求助比比皆是,尽管旁边都贴着“请支持环保,减少使用购物袋”的宣传语,可超市工作人员对消费者基本是有求必应。
作为塑料购物袋消费大户,福州超市在这方面的消费究竟如何?
统计显示,家乐福宝龙店日客流量约8000人次,每人平均用2个塑料袋,一天就有16000个塑料袋流向社会,一年需要花费上百万元。永辉集团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永辉屏山店日客流量达6000~7000人次,每人平均用2个塑料袋,一天就有12000~14000个塑料袋流向社会。永辉在福州市中型以上的超市有40家,依此推算,光永辉超市一天就有50万个塑料袋流向社会。永辉一年在塑料袋上的用量达1300吨,花费更高达1650万元。
福州一塑料制品厂负责人提供的行业统计数据则更吓人,福州超市每个月使用的塑料购物袋达上千吨,都可以垒成一座小山了。
试水者的乐 从被投诉到消费者习惯
值得关注的是,福州早就试水塑料袋收费和环保购物袋的商场其实不少,如麦德龙、家乐福、永辉、天虹超市等,他们的初衷是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白色污染,可这些超市的处境或许反映了当下福州消费者对待购物袋有偿制的态度。
麦德龙是福州塑料购物袋收费的首吃螃蟹者,据介绍,麦德龙超市从2000年进入福州以来一直坚持购物袋收费,目前的售价是大塑料购物袋0.5元/个、小购物袋0.3元/个。麦德龙公关相关负责人坦陈,刚开始市民都不习惯为购物袋买单,消费者还纷纷投诉,可后来慢慢也都习惯了,到麦德龙购物会自带塑料袋。
事实上,超市也曾“妥协”过,对塑料购物袋实行降价销售。据了解,刚开业时,麦德龙提供的塑料袋只有一种,1元一个,2004年左右改成一大一小两种,大的五毛,小的三毛,一直延续到现在。
记者在麦德龙现场还看到,超市将空的商品包装箱放在超市出口处,购买大宗商品的顾客便将所购买的物品打包,这也大大减少了塑料购物袋的使用率。
跟进者的痛 永辉坦承“试点铺不开”
减少白色污染,本土超市也曾努力过,2007年9月份永辉在屏山店率先试点推行环保购物袋。9月8日推行首日是免费发放,此后一度定价每个2.5元。
这是一种红色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消费者提这种袋子购物,小票上都会盖“环保使者”印章,当月累积十张这种收银小票(金额累积到300元),可免费获赠一瓶鼓山老酒或一袋洗衣粉。
令永辉意想不到的是,在推广时却遭遇尴尬。福建永辉集团总裁助理翁海辉昨日坦承,当时想在屏山店试点后再向其他门店推广。据称,除推广首日免费发放150个袋子外,从9月8日推出环保购物袋的一个月时间内永辉仅仅卖出二三十个。结果,屏山店的试点情况并不理想,试点铺不开最后仍局限在屏山单点。
记者昨日走访永辉屏山店注意到,先前印有永辉超市的红色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已被绿色的印有中国移动通信的环保购物袋所取代。据介绍,因先前不理想,现在他们联合中国移动,实行50元小票换取一个绿色的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据称,每天有二十多个袋子被领取走。“但真正拿着环保购物袋实现循环购物的,我每天看到的只有一两个。”
部门叫好 福州有望减少一半用量
对于“限塑令”新政,福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张副队长表示,新政如期实施后,福州有望减少一半的塑料袋使用量。塑料购物袋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白色污染”主要源自体轻形大的废旧塑料制品,尤其是购物塑料袋等。“限塑令”的发布,有望使“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我省环境科学学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减少“白色污染”,应从源头管理入手。现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甚至完全禁止生产和使用塑料袋,如南非、孟加拉国等;有些国家则对塑料袋实行收费制度,如韩国、德国等,韩国在1998年对塑料袋实施收费政策后,使用量骤然下降了80%~90%。
根据我国的国情,完全禁止是不现实的,应通过市场引导逐步改变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程度,推广塑料袋收费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另外,国务院发布“限塑令”的同时,还要求各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细则,包括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工商部门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予以查处……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社会反应 关键是找到替代品 市民担忧增加负担
市民和商家对“限塑令”新政的反应如何呢?
有人觉得很不方便 有人认为非常环保
福州陈先生认为,上街购物总不能老拎着布袋子、菜篮子,拎着这玩意儿,有时还进不了超市。再说,全面改用纸袋也不环保,生产纸袋还不是要砍树木,而纸袋又装不了像豆腐、熟食这类的商品,到时候准会选择便宜的非环保塑料袋,关键还是要找到环保型的替代品。
“新政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但总不能叫我每天带着菜篮子去上班吧?”李女士通常是下班后去超市购物,她显然很苦恼。
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塑料袋收费低廉,少量使用不会增加负担,为了保护环境,少用购物塑料袋也是必要和值得的。
市民王先生则认为,新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民今后要自买垃圾袋了。因为目前许多家庭的垃圾袋基本都由超市免费提供,一旦塑料购物袋实行有偿制,家里的垃圾袋就少了支撑点,只能购买了。
市民可能二次买单 商家坦承监管很难
永辉集团总裁助理翁海辉称,商家对新政肯定是持欢迎的态度,公司昨日已经着手研究由此衍生的问题。但他也表示,因为存在着消费习惯问题,同时,此事涉及多商家、多部门的联动,如何保证新政实施监管到位是个难题,如对集贸市场的小摊小店监管,就是一件难事,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细则。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福州几家百货相关负责人称,商场完全可以通过改塑料袋为纸袋的方式来规避,其实目前商场并未向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那些袋子都是各自品牌商提供的。
福州另一家本土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免费时代,超市已经把这部分成本计入商品价格里,因此,看似免费的塑料购物袋,消费者实际上已买单了。等有偿时代来临,消费者为塑料购物袋买单,实际上,等同于是二次买单。如何让商场自觉地把这部分利润回“吐”出来?如通过产品本身降价,在其看来不太现实,如通过一年几次的促销让利,也没办法量化。
省经贸委有关人士建议,可以对商场收取环保基金的方式解决二次买单问题。据其介绍,去年9月的全国零售企业节能降耗会议上,就曾传出过商场要有偿使用购物袋的消息。
该人士还担忧价格问题,“商场不能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各商场具体定价操作在自身,若有的超市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如一个袋子几分钱)售卖购物袋,导致消费者用着塑料袋仍然毫不心疼,这是否失去了新政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的初衷?”
(王烽 朱丽萍 王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