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福建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去年底,已在743个乡镇的4861个村累计建设和改造合格农家店6373个,建成配送中心98个,农家店覆盖全省83%的乡镇和33%的村,1739万农民直接受益。目前,福建已确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3年目标,到今年末,建设10000个以上农家店。
调查发现,通过连锁经营方式开设的农家店,店容店貌更美观,商品种类更多,假冒伪劣商品少了,价格便宜了。用试点地区农民的话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他们系上了“安全带”,搭起了“方便桥”,编织了“实惠网”。承办企业积极参与,销售网络扩大了,经营成本降低了,声誉和效益提高了,涌现出安溪联谊润家、福建永辉集团、福清佳源、建瓯闽浙超市、福鼎盛德商贸等几十家优秀试点企业。
根据农民生产、生活对物质文化需求的变化,试点企业针对不同的消费能力、消费习俗,有的放矢地增加服务项目,便民利民。福建永辉集团在农家店设立了免费加热食物、免费提供开水、免费送货上门,代办水电费缴交、电话充值、代办门诊挂号等便民服务。一些试点企业在组织工业品下乡的同时,利用农家店网络组织农产品收购,建立自有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试点企业还整合流通信息资源,积极开展信息咨询、网上推销,建立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引导农民生产流通。
连锁超市开到村里,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舒适、卫生的购物服务。走进店里,看到的是价格优惠、种类丰富、陈列整齐的商品,明亮的环境,超市化的管理,使村民告别了往日“大件商品进县城,日用百货赶圩集,油盐酱醋靠个体”的消费方式。建瓯市闽浙超市在东游镇建店后,带动当地生活消费品价格下降5%至8%。去年,全省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增加1.6百分点。
同时,农资农家店根据农民的需要,将种子、化肥和农药及时配送到农民手中,方便了农民。许多农资农家店设立了规范的“庄稼医院”,聘请农技人员,接待农民问诊,或到实地诊治,指导农民生产。南平市龙得宝农资连锁公司与各乡镇农家店进行网络视频连接,实行远程可视诊断、会诊和诊治服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80余例,挽回经济损失260余万元。
在安溪,农民大多数以茶为业,制茶需要的设备如冰箱、空调等,以往要到县城才能买到,而且维修不便。福建联谊润家购物广场有限公司根据这一特定需求,为茶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允许茶农在连锁农家店订货,公司配送中心在第一时间把商品配送到各店,并派专业人员上门安装、调试。
部分试点企业利用农家店建设农产品收购网,将农产品收购点开到农民家门口,当地农产品可以通过农家店实现地产地销,并通过农家店与试点企业配送中心的网络直接进城上架销售,卖出了较好的价钱。建瓯市东游镇党上村闽浙超市农家店开业以来,在当地采购的锥栗、蜜橘、芦柑等农产品销售额达20余万元。另外,去年福建农家店的建设为农村增加了1.2万个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试点企业通过实行连锁经营、统一采购配送,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保证了商品特别是食品与农资的质量。农民潜在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被调动,企业的销售规模也随之扩大,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去年,全省试点企业销售额达47.08亿元,比上年增加22.39亿元,增长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