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村发展农家店或建物流中心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9月11日,福建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冷静地提醒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三个风险,即“物流成本大”、“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商品质量监控难”。
虽然如此,像福建永辉集团、福建省供销系统等一大批企业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趋之若鸷地窥视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块硕大无比的蛋糕。11日,永辉集团董事长助理翁海辉雄心勃勃地向记者表示:“今年将争取把试点‘农家店’的数量从现有的21家发展到50家。”
诱因:建“农家店”每店最高可获4000元补助
商务部去年2月份推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是指经商务部同意备案的试点企业在试点县(市、区)及县以下农村地区以连锁方式建设和改造流通网络、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的建设项目。包括建设区域性配送中心以及在乡(镇)、村建设或改造的连锁“农家店”、“农资农家店”。这项工程着重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伸展,最终目的就是让有条件的农民在家门口购买到优质商品、享受便捷服务。按福建省政府的相关规划,今后五年内,全省将建成达到商务部规范标准并经验收合格的日用消费品“农家店”6000个以上。
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来,中央还给试点企业一定的财政补助:中央财政对试点企业2005年、2006年使用贷款建设或改造配送中心项目分别按不超过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总额的2%和4%予以补贴。同时,中央财政对试点企业2005年、2006年建设的农家店,每个乡级店补助分别为2000元和3000元,每个村级店补助分别为3000元和4000元。
为了推进该工程、省经贸委7月17日印发了《福建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细则》。细则明确规定,“对符合省定条件并验收合格而未得到中央补助的配送中心,每个由省财政补助3万元。符合省定条件并验收合格、中央补助不到3万元的配送中心,由省财政给予补足3万元。”
到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共有113家企业被列入了商务部2006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名单,其中仅福建省供销系统就有66家企业,占全省试点企业总数的58.4%。
有分析人士认为,不少试点企业之所以抢着“跻身”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来,主要就是冲着资金补助和贴息贷款而来。不过,永辉集团等众多企业对此断然予以否认,翁海辉辩称:“中央和省里的项目补助资金,顶多够我们装修个门面。我们之所以参与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来,主要就是看中农村潜在的市场。”
前景:农村市场是块有待开垦的金矿
“中国农民人口占很大比例,农村是个很大的市场。就算商务部不提出这个‘工程’,我们也早就有向农村发展超市的计划。去年正好商务部推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跟我们企业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参与了进来。”翁海辉如是秉明了永辉进军农村市场的真实意图,“企业通过建在乡镇的配送中心(乡级店)还可以收购一些农村的鲜活农产品,再通过冷链系统配送到城市超市,这样就可以起到一点双用(既买又卖)的功能。”
福建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的一席话与翁海辉不谋而合:“一个企业决定在哪里开店,关键因素还是看当地交通的便利程度和有没有市场潜力,看长期开下去能否赚到钱。如果企业在一个村级店投了10万元钱,最终因欠帐、生意萧条等原因亏损,其损失的岂止是政府补贴的那几千元钱?”
“从经济学上讲,越是低收入者,消费倾向越高。我国农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80%,而农民又是低收入群体,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必将大大增强农民的实际购买力。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此时,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吸收加盟店的形式来加速扩张。加盟店多了,不仅企业的采购量会大大增加,采购、运输成本会得以降低,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企业要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的东西就必须得做,不然,怎么知道哪个点缺货?”
在今年商务部核准的福建113家试点企业中,仅省供销系统就占了58.4%。了解供销系统发展背景的人不难知道,供销系统能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领舞作用决非偶然。
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了能到供销系统工作,许多人挤破了头。但在市场化进程中,供销系统的日子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正因如此,现在县级以下的供销系统部门均已全部改制。
为了扭转供销系统的日子每况愈下的局面,省供销社2002年开始启动了“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工程。去年,商务部推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刚好给该社带来了一个“咸鱼翻身”的大好机遇,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供销系统传统的网络优势依然还在。难怪该社经济发展处处长林勤提到这场“及时雨”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为解放后建立起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县、乡(镇)、村历史以来就拥有比较健全的经营服务网络。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举步维艰。去年商务部提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给我们供销系统迎来了一个打翻战的良好契机,因此系统内企业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去年,系统内共有18家企业建设或改造了经验收合格的‘农家店’1281家、配送中心12个,分别占全省申请补贴总数的79%和52%。”
风险:物流成本大市场不确定
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在肯定农村市场是块有待开垦的金矿的同时,也提醒企业到农村建“农家店”应注意该市场潜藏的三个风险:
首先,农村路况不好且路途遥远,相对而言开店的成本就大,成本一大,利润自然就小;
其次,农村城镇化过程使得农村消费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有一定技能的年轻人都在不断地往城镇转移,家里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此大大削弱了农村常住人口的实际消费能力。再加上目前农民在子女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负担仍然十分沉重,进一步导致了农民实物消费能力的降低。
另外,对加盟店管理不善,也会增添试点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试点企业对加盟店进什么货一概不闻不问,万一加盟店进了假货害了人,龙头企业就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在商言商,翁海辉更担心的则是物流中心用地这个瓶颈问题。他说,发展“农家店”前提条件是必须在乡镇建有物流配送中心,这样才能向周边“农家店”进行配送。目前大型连锁超市在县乡一级大都还没有这样的物流配送中心,没有这个中心,发展“农家店”的物流成本就很高。“作为一个商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问题,不可能为了响应国家的一个政策而不计成本盲目去建物流中心。再说,就算我们有心想在县城或乡镇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用地也存在很大困难,并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福建省供销社在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过程中一些困难也浮现了出来,其突出表现在“部分试点企业缺乏大型连锁企业的管理技术和营销理念,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建设和改造‘农家店’、‘配送中心’等项目后续资金不足等”。
为了减少“农家店”的经营风险,永辉做法是不搞自营搞加盟。翁海辉表示,“对加盟店的进货,我们要求他们80%~100%由永辉供货。为了保证加盟店产品的质量,我们还对加盟店收取一定的押金,其目的就是防范不合格的商品流入加盟店。如果他们中个别人昧着良心去进伪劣商品,我们就会按相关加盟条款进行相应的处罚。”
福建省供销社为了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张牌,7月初,该社特意组织了部分市县供销社主任到浙江绍兴学习浙江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打造供销连锁品牌等方面的做法。该社同时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在经营网点改造和建设过程中,采取供销合作社企业投资、职工投资、股份投资等多元投资办法,把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与“农家店”的建设、改造结合起来,促进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的城乡双向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