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体商超头部品牌,永辉的业绩向来备受关注,亦被视为行业的风向标。从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永辉已然走出低谷。
2022年,永辉实现营收900.91亿元,净亏损27.63亿元,同比大幅减亏29.92%;经营性现金流为58.64亿元,同比增长0.64%;主营零售业务毛利率14.34%,同比增加0.9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永辉线上业务表现出色,实现营收159.36亿元,同比增长21.37%,占总收入比重为17.69%。
如今,实体零售已经度过了规模化扩张的时代。对于永辉来说,做大营收已经不那么迫切了,追求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才是当务之急。在普遍业绩承压的行业大背景下,永辉的减亏能力如何,关系到其未来的生死存亡。
诚然,受金融资产和股权投资减值、闭店产生的资产提取减值以及科技永辉战略的大笔投入等阶段性因素影响,永辉2022年依旧亏损,但相比2021年已大幅减亏。而永辉的基本盘依旧稳固:生鲜业态占比接近50%,依旧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最为强大的护城河;永辉坚持高质量开店,2022年逆势新开门店36家;通过数字化手段,永辉已初步实现坪效、人效、品效提升30%的目标;“仓店合一”模式的盈利性已经得到验证,全渠道业务的协同效应凸显……
恰恰是在这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永辉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进一步向好:净利润为7.04亿元,同比增长40.24%;毛利率17.2%,同比增加1.89个百分点;“永辉生活”注册会员数已突破1亿……
保持这样的表现及状态,永辉CEO李松峰在去年接受《联商网》专访时所强调的“2023年力争实现盈利”的愿景有望实现。永辉2023Q1的业绩表现,已为其冲刺全年盈利目标实现了开门红,也为永辉的投资者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01
夯实内功,提升盈利能力
细看财报,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数据变动:从2021年Q1到2023年Q1,永辉营收分别为263.34亿、272.43亿和238.02亿;净利分别为0.23亿、5.02亿和7.04亿;在营收微升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在持续大幅增长。而从毛利率层面来看,从2021年Q1到2023年Q1,永辉的毛利率分别为14.46%、15.31%和17.2%,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这两项数据变化表明,永辉的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在提升。“科技永辉”的战略转型,已成效初显。
其实,在李松峰上任CEO之后,永辉一直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力推行科技永辉战略和深化数字化转型,夯实内功。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永辉目前已达成商品数字化、供应商数字化、采购组织数字化、业务场景在线化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等方面的数字化部署。作为其中的重要落地举措之一,永辉技术团队自研的全链路零售数字化系统“YHDOS”已完成全国门店覆盖并威力初显:永辉福州奥体店供应链库存周转时间同比下降30%,店仓周转天数降低至16天;永辉成都青龙广场店的人效提升的比例已近50%……
在推进数字化过程中,永辉已初步实现了三个30%的目标,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分别在坪效、人效、品效方面提升30%的效率,部分标杆门店人效提升30%-50%。永辉方面表示,今年一季度,永辉已基本实现所有门店的后场卖场到家仓、商品库存、采购订单、员工任务等业务模块,都纳入YHDOS的数字化管理。
在供应链方面,永辉在“一盘货”、“一个系统”的主线引领下,一直持续不断地通过商品数字化、供应商数字化、采购员数字化三个关键环节对源头直采、预测订货、计算商品生命周期等供应链模块进行数字化重组,最终打造出一条连接源头直采基地、供应商与消费者终端之间的数字化阳光供应链。
永辉持续调优生鲜供应链,尤其是“长短半径”相融合的采购模式,更加强化了永辉生鲜供应链的差异化竞争力。永辉在全国一共建设了800个直采点,保证其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季节对蔬菜瓜果类生鲜产品供应的影响,强化“短半径短辐射”、“长半径长辐射”的品类互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