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乡镇居民在大型电商消费 物流配送待提速
发布时间:2019-04-17 |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 王晓然 王维
乡镇(村)地区网购消费愈加普遍。
4月16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市消协”)发布《乡镇(村)居民网购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有网购消费经历的被调查者占86.89%。其中,60.68%的被调查者选择通过大型电商平台消费,70.83%的被调查者选择物流配送速度和质量。
据了解,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入户调查、体验调查和座谈研讨四种方式,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641份,对乡镇(村)居民网购消费问题进行了解。《调查结果》显示,有网购消费经历的被调查者占总调查量86.89%,从未使用网购消费经历的被调查者占比13.11%。
大型电商平台及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乡镇(村)居民网购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显示,60.68%的被调查者选择通过大型电商平台消费,51.80%的被调查者选择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消费。
乡镇的网购渗透率不断增加,但网购“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待解决。在调研中,有70.83%的被调查者选择物流配送速度和质量,60.42%的被调查者选择产品质量和售后,37.50%的被调查者选择信息和资源对称保证,36.46%的被调查者选择购物流程简单化。
附体验案例
本次调查共采集了14个郊远乡村网购案例及8次郊远乡村网购体验案例。在这22个郊远乡村网购案例中,只有京东、天猫和顺丰快递等少数做到送货到家,其它大多数网购平台和快递物流公司存在将包裹送到快递代收点、农村驿站网点、村委会等地点,然后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消费者自己提取的情况。而这些代收地址离消费者填写的收货地址少则几百米,多则几公里乃至数十公里,最远的有20多公里。
体验案例一:2018年12月23日下午,体验人员从拼多多平台某商家下单购买了10斤纯绿色公害珍珠大米,填写收货地址为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某某村某某号。截至12月29日下午下班,收货人一直没有接到收货电话或短信提示。体验人员登陆拼多多平台查询“我的订单”显示,中通快递已于2018年12月26日将下单商品送到“北京房山燕山窦店”签收,签收人将下单商品转入了房山区河北镇磁家务代办点。体验人员拨打磁家务代办点电话,得知包裹确实已到该代办点,由于包裹上打印的联系电话模糊,所以没有电话或短信通知领取。代办点说,要是看得清楚联系方式,会以短信方式通知收货人到代办点领取。但该代办点与下单填写收货地址的距离大约有20多公里。需要指出的是,体验人员下单时,商家根本没有提示不能送到填写的送货地址。
体验案例二:2018年12月23日下午,体验人员从淘宝网某店下单购买了5斤长粒香米,填写收货地址为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某某村某某街某某号。2018年12月26日上午,圆通速递将下单商品送到密云区不老屯镇政府街金华电动车店东侧的不老屯代理点,通知收货人到代理点领取包裹。该代理点距离下单填写地址大约8公里。同样,体验人员下单时,商家也没有提示不能送到填写的送货地址。
体验案例三:2018年12月23日下午,体验人员从拼多多平台某商家下单购买了10斤纯绿色公害珍珠大米,填写收货地址为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某某村某某号。2018年12月26日下午,收货人接到中通快递短信:“你的快递已放在西五里营小学校往北200米的八队飞娜商店”。这家商店距离下单填写地址大约500米。同样,体验人员下单时,商家也没有提示不能送到填写的送货地址。
体验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北京绝大部分地区居民网购商品都可以送货到家,但在部分郊远乡村地区,仍有不少网购平台和快递物流公司没有做到送货到家,存在明显的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这些郊远乡村地区,消费者下单时填写的地址是居住地址,商家也没有提示不能送到该地址,但最后快递物流却将包裹送到离家较远的快递代收点,需要消费者自己去代收点提取。这种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无疑降低了郊远乡村居民网购的便捷程度,影响了郊远乡村居民的网购消费体验。
消协建议:
乡镇(村)居民选择网络购物,主要就是为了方便快捷,希望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合适的商品或服务。但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尽管越来越多的乡镇(村)居民习惯通过网络购买商品和服务,乡镇(村)居民网购消费目前仍然存在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等问题。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打通郊远乡村网购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议有关部门针对乡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网购物流问题,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物流配套体系,破解乡镇(村)网购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在包括车辆、道路、收费、通信等基础性快递物流设施方面予以支持。电商经营者和快递物流公司应尽量整合乡村或偏远地区的物流资源,尽量把乡村居民网购商品送到填写的收货地址,努力解决乡村网购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2、规范乡村网购包裹末端投递和代收问题。2018年5月1日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但这一规定目前在部分郊远乡村仍然没有得到较好落实,部分郊远乡村地区网购包裹末端投递和代收业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快递员不按约定将包裹送到指定地点,快递员把包裹送到代收点不及时通知消费者,代收点对包裹保管过于随意,消费者难以当面验货等。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快递暂行条例》,切实解决乡村网购末端投递和代收问题,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快递和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3、严格落实相关网购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相比实体店铺,网络商家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也是网购商铺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建议进一步严格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有关网购消费的法律法规,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在乡镇(村)地区得到贯彻落实。同时,对网购经营者加强监督管理,大力惩戒乡镇(村)网购侵权行为。一旦发现损害乡镇(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及时依法严厉查处,并将违法事实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4、提高电商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电商经营者是诚信守法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正确处理好商业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关系。电商平台应制定公平合理的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电商经营者在消费者提出产品的问题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化解消费纠纷。
5、强化乡镇(村)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作为网络购物交易的一方,也应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网购风险。如,在购买商品或选择商铺的时候,仔细了解店铺等级及相关信息;对于购买商品,下单前要全面了解其性能;在支付货款的时候,应注意交易安全,确保在正规网站下单二号支付。如果遇到网络购物问题,应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