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食品安全 > 详情
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调查
发布时间:2009-06-16 | 信息来源:郑州日报
    前不久,农业部对去年全国37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产品安全质量定点监测结果公布。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9.5%,跃居全国第一。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被农业部誉为“郑州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学习。  

    一车青菜的艰难进市之路  

    凌晨2点钟,小刘被一阵清脆的闹铃声吵醒,他利索地穿衣洗漱完毕走出宿舍赶到距宿舍100多米的厂区“黄河农牧场”。此刻农场工人已在灯光下忙碌着把一筐筐青菜往车上搬运。半小时后,车装好了,但此刻小刘还不能直接开车把菜拉往市内,因为菜在出厂门之前他必须拿到通行证——检测报告单然后才能办理相关出厂手续。“如果检测报告不合格,这车菜就算是长翅膀也飞不到批发市场,更别说到市民餐桌了。”小刘边打着哈欠边笑着给记者调侃道。  

    等了几十分钟,检测员李文选拿着检测登记簿和检测合格证走了过来。小刘在检测簿上熟练地签下名,并接过合格证走进农场办公室办理出厂手续。  

    一切办妥后,他发动车慢慢驶出厂区,在薄雾笼罩下朝市内开去。  

    半小时后,他把菜拉到了郑州市刘庄蔬菜批发市场。虽是凌晨4点钟,可这里却是另一番天地,整个市场灯光通明,菜主、菜贩、菜车川流不息人声鼎沸。进市场大门的菜车排成了长队,几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着抽取样品检测。他们先看是否有菜的生产地检测证,如有了便开始按顺序进行抽样化验检测,如无菜的生产地检测证,一律不予检测并不准进入市场。  

    又是近半小时的等待,才轮到小刘。他拿出出厂区时李文选给他的检测合格证,检测员看后在菜中抽走了几份标本返回化验室进行检测。经小刘介绍,这次要被两处检测,一处是刘庄蔬菜批发市场的专职检测员检测,另一处是郑州市农业局派驻的专业检测员检测。如检测不合格菜不准进入市场,接着继续进行抽检如果还不合格那这车菜就面临着被销毁的命运。  

    20多分钟后,小刘拿到了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准许进入市切销售。车刚一停稳菜贩们就蜂拥而上,三下五去二不到半小时整车菜全部批发完了。  

    菜贩老张一人就要了2000多斤,他说:“平时我们都不认识,菜价都是统一的,又不缺斤少两,并且还有质量保证,现在青菜很好销售,多拉点没问题。”在小刘的帮忙下,老张的面包车装满了菜,拉着朝市内的伏牛路农贸市场开去。  

    记者跟随老张的车也赶往市内的农贸市场,在路上他对记者说:“菜拉回市场还不能卖,要再次经过市农业局派驻的专职检测员检测合格后才能卖给市民。”  

    菜车一驶入伏牛路农贸市场,检测员已在市场大门口守候着,又是同样抽样化验,一系列程序走完后,老张终于拿到了检测合格证,他把菜搬到自己的摊位上,把检测合格证贴在指定的醒目标板上,忙完这一切,菜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市内,下一步就是等着市民购买食用了。  

    行政措施助推“绿色菜篮子”建设  

    由一车青菜的艰难进市,可以看出我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高度重视。郑州市委、市政府也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紧抓不放,把经济建设积累的公共财力应用于民生安全体系建设,构建起全市民生安全网。  

    为了构建全市民生安全网,郑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农业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由14个局委组成的“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2002年市编委下文成立“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编制50人,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全市还由财政负担工资、聘用194名下岗职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进驻全市101个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2003年市政府把“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发布农产品质检日报”列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出台了《郑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同年10月1日在市区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并在次年12月1日实行猪肉市场准入。2005年市委把“解决好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菜和放心水产品问题”列为给全市人民所办的20件实事之一,当年12月1日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2007年7月1日又实施了水果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给市民餐桌上加把“安全锁”,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投入4761万元经费(其中仪器设备投资1530万元),并建设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配备了世界一流的检测仪器,可开展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市财政预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新增8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建设。  

    市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新时期农业工作的主线和农业局工作的重点,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常务副局长和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单位主要领导任成员的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并强力组织落实。目前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每天有246人对市区所有的市场和超市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执法监管。  

    “层级体系”焊牢监管链  

    作为全国蔬菜批发行业十强市场的郑州市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平均每天流通近100个品种、700万公斤蔬菜,其销售流通量巨大,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也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如何加强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郑州乃至全国的消费者吃到健康的农产品,郑州市积极探索出了一套农产品追溯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进。  

    “从这里运出的蔬菜,销往河南省周边数十个省区。所有的蔬菜在市场内必须接受两次100%覆盖的抽样质量检测,农药残留超标的予以无害化销毁,并向产地县级以上政府发函告知检测结果和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并提醒对方整改。如果农产品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郑州市将在一定时期禁止该产地的农产品进入郑州市销售。”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主任符建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到。  

    郑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刘同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郑州市坚持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入手,着力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创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体系为主体,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为龙头的‘两级三层’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郑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流通处处长杨万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介绍,郑州市建立健全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两级”是指市“中心”和各县(市)、区“中心”。市“中心”除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外,还具体负责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连锁店、专卖店、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各县(市)、上街区“中心”,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市内五区“中心”负责本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督管理。“三层”是指市“中心”,各县(市)、区“中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构。“两级三层”层层把关,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同时,市农业局把源头治理作为重点,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了全程监控。并且郑州市还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44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市已有18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省农业厅的认定,面积达到206万亩。认证有机食品14个、绿色食品63个、无公害农产品178个。“三品”总数达到265个。培育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9个。中牟县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农业标准化综合生产示范区,新郑和庄莲藕等五个基地确定为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这些举措的实施,对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州模式”背后的连锁效应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郑州模式”得到中央部委肯定,一张张骄人的成绩单成为和谐郑州的一张光彩夺目的名片。  

    2005年、2006年31个省会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中,郑州市初级农产品监管获得满分和创新加分的殊荣,郑州市农业局在全国树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杆,被农业部称为“郑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2007年2月8日,市长赵建才作为唯一的地市级政府市长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介绍了郑州市的典型经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会上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郑州市是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刚才他们介绍的严把三个关,我认为很好。首先是严把源头生产关。第二是严把批发市场关,用他们的话说是逢进必检,凡是要进入市场的必须经过检验。第三就是严把市场检测关。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贸市场都设置了检验室,而且派驻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每天都要公布检测的结果,而且通过媒体来接受群众的监督,我认为他们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各个单位进行借鉴和参考的。”  

    2007年9月27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视察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称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河南做得好,郑州做得尤其好。郑州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制度性的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长期坚持并且做得很好”。同年10月,郑州市刘庄蔬菜批发市场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现场会上就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作了典型发言。11月15日,国家农业部纪检组长朱保成调研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  

    次后,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受到全国关注和学习。据郑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刘同德介绍,近两年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来学习郑州先进管理经验的多达百次。“郑州模式”背后的连锁效应有力地影响了一大批省、市级学习单位。他们纷纷以郑州为榜样,创建自己的管理模式,为百姓打造安全放心菜篮子。  

    面对诸多荣耀和赞誉,市农业局局长韩绍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特别是与全国兄弟省、区、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今年市农业局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活动,加大对主要种植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测和抽查力度,严防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餐桌安全,用心去打造这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将使一系列‘郑州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健步’走上品牌之路,走进国人厨房,走向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