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食品安全 > 详情
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促进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
发布时间:2009-06-15 | 信息来源: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潘蓓蕾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今天在这里顺利召开,我代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各位代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30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实现了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基本平衡,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物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全民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食品工业发展与营养改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求我们要正确分析现阶段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全面小康社会时期食物与营养发展的趋势、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要求我们要提出和制定正确的食物与营养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以便进一步促进我国食物消费与食品工业协调发展,这也是本次论坛的主题和期望达到的目的。下面,我主要谈4个方面的问题。 

  1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运行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食品消费不断升级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表现在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组织形态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食品质量显著改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对改善城乡居民营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做出了突出贡献,继续保持了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前列的地位。 

  据统计,200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9260.7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为8848.85亿元;2007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含烟草)均突破3万亿元,分别达32665.76和32087.36亿元,与2001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52.74%和362.62%。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2008年1~6月份,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累计完成10867.2l亿元,同比增加41.60%;食品制造业累计完成3622.33亿元,同比增加33.75%;饮饮料制造业累计完成2976.79亿元,同比增加27.04%。另外,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0%以上的食品行业还有:焙烤食品制造(增长46.26%),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增长43.88%),营养、保健食品制造(增长41.13%),方便食品制造(增长38.12%),罐头制造(增长31.82%),瓶(罐)装饮用水(增长30.66%)。 

  在我国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食品贸易大国,食品出口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品进口分布于143个国家和地区,且进出口仍呈较快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食品进出口突破600亿美元,达到630.10亿美元,同比增长38.81%,其中出口323.4l美元,进口306.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16%和50.67%,实现贸易顺差16.73亿美元。 

  上述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全行业运行情况良好,经济总量增长较快,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外贸出口稳定增长,食品工业企业平稳发展,对“三农”的贡献尤为突出。全行业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 

  2  我国食物消费与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放在“十一五”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突出位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此,与食物消费相关的食品工业将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影响,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新时期我国食物消费与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作为化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在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食品工业将进一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扶持。 

  从食物消费层面看,食物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改善,农村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增长的强大推动力。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营养食品和休闲食品的需求则是食品工业盈利水平的有力保障。从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各行业发展情况分析,随着食品行业产业集中度继续增加,质量、品牌、风格将成为影响购买力的主要因素。 

  在食品工业的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战略高新技术不断向食品工业的渗透和融合,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食品工业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并且正从追逐生产率和优化产品的可制造性走向可预测性的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食品工业的不断融合,为我们食品工业实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在国际食品工业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食品行业转移到南美、亚洲等地区,如蔬菜速冻、蔬菜罐头、蔬菜干制等等,为我国提供了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天与不取,反受其害;时至不迎,反受其咎。在20世纪50年代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亚洲四小龙,就是抓住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大的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机会,一跃跳到了我们的前面;我们错过了一些机会,我们不能再失去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赋予我们迎头赶上和跨越发展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2  新时期我国食物消费与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无论是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还是产业结构上来说,都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食物消费和食物生产亦处于良性可持续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工业仍然存在较多影响和阻碍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如食品工业结构不够合理;食品企业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生产集中度还不够高;食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较多;与食品工业配套的食品装备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是否能最终建立现代化的食物生产和营养保障体系,从而由食品生产大国转变成为食品生产强国。 

  前不久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其表象是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混乱,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实质是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建设薄弱,食品安全信用意识缺乏,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尚待加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累及许多知名食品品牌,波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三鹿奶粉事件”已经由企业危机引发到整个行业危机,并升格为对中国食品的信任危机,教训极其惨痛。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食品安全问题还将会继续威胁到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到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威胁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上述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3  未来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消费和营养发展的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随着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快,食品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当今食品消费己经由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向着质量、营养、方便、安全的目标转变。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牢牢把握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变化趋势,顺应消费市场的需求,制定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 

  总体上看,我国食品工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在食品生产、消费和营养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方便食品的发展和产品的多样化是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食品工业主要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食品制成品水平低。市场上缺乏符合营养平衡要求的早、中、晚餐方便食品,也缺乏满足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的食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简便、营养、卫生、经济、即开即食的方便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也对食品方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5亿,届时城镇居民对食品消费的数量、质量、品种和方便化必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各种方便主食品,肉类、鱼类、蔬菜等制成品和半成品,快餐配餐,谷物早餐,方便甜食以及休闲食品等和针对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个性化食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大有文章可做。 

  3.2  重视食品营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任务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处于温饱到小康的转型期,对营养合理、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不仅期望食品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希望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延迟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食品生产企业要注重开发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的新产品开发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既要为预防营养缺乏症服务,又要为防止因营养失衡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的比例己经占到75%。现在公众最为关心的健康领域是控制体重、增强免疫、抗氧化及营养补充剂。预计未来10年全球功能食品产业将以年均10%的速度发展,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分析,功能食品发展有着较大的空间。 

  3.3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现,近年来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行动计划,使得食品安全局势日渐趋好。尽管如此,当前食品安全局势依然十分严峻,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第四次全国营养健康调查显示,我国人民营养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考验,食源性疾病正在快速增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为确保食品安全,企业应当加强自我检验检测,要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同时,还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快培养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提高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3.4  先进技术将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产业规模不大,企业规模不经济,生产集中度低,小而散的情况比较突出,食品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所以,企业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处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加快技术创新。 

  食品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将成为企业增强产品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首要条件。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及无菌包装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在食品工业生产和产品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传统食品工业的面貌,提高食品的科技含量,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进程。 

  3.5  循环经济是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的新型模式。如果说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第一阶段,那么生态工业则是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提升和延伸了环境保护的内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食品企业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生产过程中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资源发展中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资源,变无用为有用,变小用为大用,变一用为多用,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随着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快,食品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正确认识和把握食品工业的生产和消费趋势,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在生产、消费和营养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进一步促进我国食物消费与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国食品发展和营养改善,保证我国食物消费与食品工业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以营养科学为指导,加快食品工业发展 

  食品工业是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产业,必须坚持以营养科学为指导。把食品的营养价值置于核心地位,在食品加工制造设备的选择、加工制造技术和食品研发方面必须首先考虑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当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味觉享受饱腹功能发生冲突时,要以营养价值优先,尽可能保留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营养成分。只有这样才能抑制我国食源性疾病快速增长的趋势,确保国人的营养与健康。 

  同时,食品的开发生产在考虑照顾中国人传统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中国人的营养状况和膳食摄入参考量标准。食品必须针对特定的消费者,有明确的消费人群。实行食品营养标签制度,每种食品都要标明营养素含量,适宜的消费人群及推荐的每日消费量。消费者可以在食品生产者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营养需要的食品。 

  4.2  发挥生产引导消费的作用,改善食品营养结构 

  世界商品发展史表明,消费者往往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消费需求往往是潜在需求,需要生产者去激发,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开拓,或者叫供给引导需求。消费者需要食品只是因为它能饱腹并提供味觉享受,并不是因为自己需要什么营养才去消费食品,而且由于营养问题的隐蔽性,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营养。这在温饱阶段还不是问题。但在温饱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营养需要转向了维生素和矿物质之类的营养素,而这类营养素与食品的饱腹功能、味道并无直接关系甚至是反向关系。这时,能够满足消费者饱腹需求和味觉享受的食品未必能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要,甚至在营养方面还有负作用(如美味食品往往脂肪含量过高,对超重人群有负作用),食品的饱腹功能、味觉享受功能与营养功能出现了分离甚至有些矛盾,这就要求对食品的美味饱腹功能和营养功能做出选择。从食品的本质功能、从消费者营养健康角度要求把食品的营养价值放到首位,而消费者仍然凭直觉把美味饱腹放在首位。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工业就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激活消费者潜在的营养健康需求,以自己的产品为载体,引导消费者科学饮食,造福于消费者的同时,也为食品工业激活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使食品工业由温饱型升级到营养健康型,从而抑制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食源性疾病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食品工业引导食品消费实际上是消费者、生产者、全民族三赢的选择。 

  4.3  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回顾近10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的长足发展,技术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但是,与日益强劲的市场需求和食品工业连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相比,我国在食品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上仍显不足,在技术创新的机制上也不够完善。未来一个时期内,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优势力量,重点解决一些行业重大课题,是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健康发展并实现新突破的重要保障。 

  4.4  制定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累及许多知名品牌,波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其根源在于我国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建设薄弱、信用意识缺乏,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尚待加强,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此,要严格执行已经制定和修订的各种食品安全监督法规及《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依法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安全过程的治理,加强对食物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农药残留、致病型微生物的严密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另外,还要对国内和国外引进的新原料、新包装材料、新型食品添加剂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新型生物制品、转基因等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严密监测。要尽快颁布“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依法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全面升级的大好形势下,只要我们全行业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国食品工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辉煌!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