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多“裸卖”卫生状况令人忧
发布时间:2008-03-03 | 信息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各类糕点堆放在一个个大木盘中,经过的顾客可以随便品尝,用来夹糕点的铁夹,手柄被人摸来摸去又被任意放在食品上,有些顾客干脆下手品尝。卖烧鸡的超市工作人员不戴口罩,一边手提着烧鸡,一边与顾客大声交谈,难免使这些熟食经受唾沫污染。
春节期间是每年商家销售的黄金时期,据记者近段时日来的观察,许多商家在大把赚钱的同时,并没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为销售的散装食品设置防尘遮盖和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被消费者直接触及,销售人员也没有严格贯彻操作时戴口罩的规定。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了担忧,他们希望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对散装食品的卫生状况进行整治。
超市状况
状况一散装糕点裸露在外
在位于经三路与农业路交叉口的华润万家大卖场的糕点区记者看到,一个木质柜台上分两侧共四排放置了许多竹盘,各式各样品种的饼类糕点堆放在上面,其中一侧没有设置防尘隔离设施,食品完全裸露在外,另一侧虽然设置了塑料盖罩,但现场由于这些盖子全部是打开的,没有起到相应的防尘隔离作用,形同虚设。
柜台左侧是两张并在一起的金属桌子,上面堆满了面包等食品,其中除一种食品有塑料包装外,其余均没有任何包装及防尘隔离设施。一名顾客正在挑拣面包,用超市准备的食品夹子将面包夹入塑料袋后,便顺手将金属夹子放在了面包上,后面的顾客再次将夹子拿起挑选面包,周而复始,夹子手柄被顾客摸来摸去,又被放置到食物上,委实不怎么卫生。
在该超市冷鲜区,一个大冰柜内放满了各式鱼丸等涮锅冷冻食品,该冰柜完全敞开,非常有利于顾客挑选购买,但一些市民认为,此举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电力资源,而且因没有防尘隔离设施还产生了卫生隐患。
在经五路丹尼斯大卖场,相同的情况也在发生,该卖场二楼的糕点区,三刀、哈喇豆等传统点心品种繁多,不时有顾客驻足品尝,这些点心也没有任何的防尘及隔离设施。
状况二麻辣花生下手就抓
华润万家卖场的熟食区,一张大台子上堆着麻辣花生、香辣酥等熟食,在现场记者看到,一名40多岁的中年妇女走到桌旁时,没有使用任何工具便下手捏了一个花生塞进了嘴里,品了品味道,再次拿了几颗品尝后才开始购买。此时,几个顽皮的小孩儿也跑过来拿起花生放到嘴里,由于个子矮,拿花生时衣服袖口在食品上蹭来蹭去。
“堆成小山模样的麻辣花生的确诱人,超市为了促销使用这种吸引顾客的方式无可厚非,但在提高销售的同时,他们也要考虑食品,特别是熟食对卫生条件的要求。”采访中,一名老人表示,目前在郑州,大部分超市销售的散装食品都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设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被消费者直接触及,也没有设置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这为散装食品销售时的卫生问题留下了隐患。
状况三烧鸡上面唾沫飞溅
在郑州市另一处大卖场内,记者在卖五香烧鸡的柜台前看到。柜台上放了一个盘子,里面装着十几只烧鸡,一大群顾客正在排队购买。
柜台最里端是加工烧鸡的“工作间”,透过玻璃看到,一名厨师正在用一个金属大桶炖烧鸡,他没有把手套戴在手上,而是随意地把它绕在大桶的扶手上。没有戴口罩的他还不时和同伴有说有笑,真让人担心他的唾沫会不会溅到烧鸡上。
柜台内侧,一名销售员从柜台一侧拿出一只手套套在右手,接着用左手从柜台里拿出袋子,右手拿起烧鸡将其转移到包装袋内,该销售人员一边忙碌着为顾客挑选烧鸡,一边跟顾客在非常近的距离隔着一大盘烧鸡交谈。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名操南方口音的顾客一边用鼻子闻着烧鸡,一边对着烧鸡大声讲话,站在一旁的一名顾客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说了一句:“这还让我们怎么买啊?”这时那名顾客才与食品盘内的烧鸡拉开了距离。半小时后记者再次来到该处,看到销售人员刚才戴的那只手套被随意地放在柜台一边,不知道一会儿有顾客光临时她是否还会继续使用。
一名排队的顾客事后向记者表示:“熟食和一般的食品不一样,生的食品,回家后还要加温煮熟,这本身就是一个消毒杀菌的过程,熟食我们买回去一般不经过任何处理就要吃,这样在销售阶段如果没有好的卫生措施,就极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
状况四口罩戴在下巴上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销售人员在销售散装食品时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许多销售人员未按照规定执行。
在丹尼斯经五路店的熟食区,面点柜台内,馒头、花卷、油饼、包子等食品应有尽有,按照相关规定柜台上设置了隔离设施,但一名销售人员却将口罩戴到下巴上进行工作,虽说戴着口罩,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卖场虽然要求散装食品销售人员戴帽子、手套和口罩操作,但在工作当中却很少有人完全照章执行,有的戴着帽子没戴手套,有的戴着手套却没戴口罩,有的戴着口罩却戴在下巴上。一名顾客表示,这种情况说明这些工作人员虽然知道超市管理上的要求,但执行时往往是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只有对这些员工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才能真正使他们懂得按规定着装的重要性。
状况五面条随意又摸又闻
在文化路的一家连锁超市内,各种面条被放在一张桌子上供顾客随意挑选,顾客有的拿起一撮面条摸摸软不软,有的顾客拿起面条闻闻酸不酸,营业员一般不会干涉。在农业路河南博物院附近的一家小超市内,一种由超市员工自己现包的手工饺子非常畅销,但由于店内狭小,超市员工只能坐在过道边,包好的饺子就放在一旁的锅排上,没有任何防尘设施,此外,员工还要不断地为顾客称菜,卫生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经常在此购物的附近居民张先生表示,相比较大卖场,目前郑州市的一些小超市在经营散装食品时的卫生问题更加严重。
小店状况
卫生问题更加突出
早早出门的上班族喜欢在上班路上解决早饭,或者买些零食带到单位吃;傍晚归家的“公交族”饥肠辘辘时,也常会在街边小店买些吃的垫垫肚子,街边的食品商铺因此生意兴隆。但有读者反映,一些商铺出售的散装食品卫生状况很差,给消费者埋下了健康隐患。
2月21日上午8时许,正是上班高峰时段,河南农业大学东门南侧街口人流如织,记者看到,在一个街边拐角处有家小吃店,招牌上写着“开心小点心”,柜台上摆了一盘鸡蛋糕,没有任何遮盖物,鸡蛋糕旁还摆了一个烘箱。
“都是现做的,要买点吗?”卖鸡蛋糕的小姑娘边数钱边吆喝,见记者凑上去,她把钱塞进腰包,然后热情地介绍起来,“我这个鸡蛋糕口感非常好,都是刚刚放进烤炉烤出来的,你摸一下,还热的。”
“怎么卖?可以摸吗?”记者问。“两元一个。摸一下又不要紧的,不买也可以。”小姑娘答。
“怎么没写保质期?”记者问道。小姑娘笑出了声:“这个东西很好吃的,等不到你下班就吃完了。就算明天吃也不会坏,凉的话,放到微波炉里转一转,就跟刚出炉的一样。再说都是现做的,不需要标保质期啊!”
二七广场是郑州市人流量最高的地方,傍晚时这里的生意一派红火,然而,卖散装食品的营业员大多不注意职业规范,没有人戴口罩和手套。
在一个糕点店内,只见厨师把一大铁盒糕点模子放在毫无遮盖的柜台内侧,把液体状的糕点“芯子”倒入模子内,再把铁盒放进烘箱。整个过程,记者都未看到手套和口罩的踪迹,而且绝大多数的散装食品摊位都忘了给食物贴一张“出生日期证明”。
记者还走访了郑州市多个商业区域,发现食品店及食品摊位基本都存在营业员不戴口罩和手套,食品直接裸露,或随意让消费者触摸的情况。
市民呼吁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虽然很多人对这种存在诸多卫生隐患的散装食品有意见,但它们显然也有支持者。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这样的环境不可能让你慢慢品尝美食。很多人喜欢在上公交之前的几分钟里,快速垫垫肚子。此外,这些食品在价格上也有优势,“几块钱的东西,味道也不错,还要再计较什么呢。”不少人对销售人员的“马马虎虎”并不太计较。但营业员不戴手套“裸卖”,毕竟卫生隐患较多,因此更多人认为“多讲点卫生还是应该的”。
一名超市管理人士表示,不管是在大卖场、小超市还是街边小吃店,国家对于散装食品“裸卖”都有着同样的规矩。《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中,对“防尘材料遮盖”和“必须戴口罩、手套”等作了详细规定,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认真落实和监督。采访中,许多市民想通过本报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散装食品市场进行定期检查,做到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这样店方“卖得好”和顾客“吃得好”才能两全其美。
相/关/链/接
散装食品销售的有关规定
散装食品是指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鲜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粮、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
按照2004年1月1日实施的《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定,散装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销售的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设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
此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经营者还应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并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取符合规范要求的完整标签。
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混装销售,供消费者直接品尝的散装食品应与销售食品明显区分,并标明“可品尝”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