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连续三年业绩亏损后,联华超市正在经历艰难转型。
此前一直保持盈利的联华超市在2015年首现4.97亿元的巨额亏损。2017年营业额约为252.25亿元,同比下降5.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8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67亿元。2015年-2017年累积亏损达12.30亿元。
联华超市将营收下滑约14.41亿元归咎为线下网点转型、改造期间产生的销售呈负增长。
联华超市在2017年推出了线上的“到家”业务和网订店取业务,同时在上半年开出融合“购物 餐厅”的精品超市Green&Health;8月份开出2万平米联华鲸选未来店,对标盒马鲜生。
但因为营收不及同等体量传统超市的一半,鲸选未来店在开张仅一个月后又改为24小时营业,希望通过增加营业时间,提升单店产出。但看起来依然是换汤不换料的传统超市经营思路。
联华鲸选APP的线上流量也完全无法和盒马相比,据媒体报道鲸选线上销售占比不到1%。
过去一年,联华超市闭店的数量远高于新开门店数量。其中新开门店295家,包括84家直营店和211家加盟店,75.25%的新店开在长三角地区;关闭门店达到492家,加盟店占了近80%。
联华超市计划在2018年新开门店205家,包括5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门店、100家超级市场和100家便利店。
随着大卖场亏损趋于常态,传统零售业都寄希望于“化大为小”,将重点转向便利店业态。但在不同地区和市场对“便利店”的理解差异较大。3月31日,宝能在深圳开出8家新零售品牌万麦便利店,主打专业烘焙房、咖啡、中式便当等早午餐。
即使是罗森、全家这样拥有成熟经营模式的日资便利店品牌在进入中国内陆城市后,往往也选择与当地连锁品牌合作,开设中型的便利店,单店面积和进货思路和上海便利店完全不同,24小时营业也无从保证。
去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受让了易果生鲜持有的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和天猫超市的合作会帮助联华带来更多线上流量。
对于阿里来说,入股大本营位于上海的联华超市是其“新零售战略”的重要一环。每年2亿客流人次的南京路,大半产业都归属于联华的母公司百联集团。
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一家陆续投资了苏宁、银泰、百联、三江、日日顺等数十个零售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