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某种程度上“大局已定”的共享单车,无人便利店显然是资本刚刚开辟的新战场。
对已入场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这个属于“无人”的夏天,来得比预想中更热一些。一种可能是,此前他们大多在某些场合看过AmazonGo那个撩动性极强的演示短片。
短片很惊艳,但谈不上超乎想象。全球范围内持续迭代的生物识别和移动支付技术,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而在中国,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顾客在效率和体验上的新需求,也会催生新的出口。于是,进入2017年,看上去要“重新发明便利店”的AmazonGo,一直在沉默中内测。反而是在中国,资本开足马力,无人便利店纷纷落地。
仅支持微信
大风已经吹到南方。在持续一周的无人便利店热潮中,昨日,广州本地的电视台在新闻中用一种昭告天下的语调,宣布“无人便利店登陆广州”。
这家无人职守的便利店叫EasyGo,首家门店开在越秀区中华广场,那是广州最成熟的商圈之一,日均客流量以数十万计。
新闻显示,EasyGo便利店的SKU达到800 ,商品的上货和补货,均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再进行统一配送,仅三个人就可以完成30家门店的日常运营。另外,店内商品通过RFID标签进行识别,顾客以微信小程序“扫码�开门�结算�出门”的方式,完成购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露头的无人便利店中,EasyGo是唯一一家仅支持微信的品牌。
EasyGo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表示,EasyGo于今年春节后开始启动,实际“比风口来得要早”,四月份曾受邀参加腾讯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 ”数字经济峰会,且受到多方关注。她同时透露,目前,中华广场的EasyGo门店处于测试阶段,八月份将会在广州更多核心地段,推出2.0版本的旗舰店,以刷新顾客的消费体验。
从北京到杭州
在广州,能够提供类似体验的,还有F5未来商店。但从视觉观感和操作流程看,它是眼下所有露头的无人便利店中,最像“升级版自动售货机”的一家。
这个比喻,出自某些对无人便利店持悲观态度的行业观察者。F5商店的选址似乎也在印证这个比喻——珠江南岸的广州塔,一个4A级旅游景区,带着一点观光展览的味道,远离密集居民区,远离便利店应有的属性。
尽管如此,F5未来商店还是在风口中,完成A 轮融资。事实上,这一波无人便利店的热潮,正发轫于一条融资信息:今年二月份,北京的便利蜂一起步就在中关村连开五店,凭的就是亿元级别的融资。其时,媒体报道大多瞄准其投资人庄辰超,对无人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和行业趋势,则持审慎态度。
同一时间,一款名为TakeGo的自动结算和信用结算系统在北京发布,背后是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以及亿百科技。零星散见的媒体报道,开始描绘互联网巨头进入便利店的可能性和时间表。
四月份,刘强东发布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六月份,作为传统消费企业翘楚的娃哈哈,公布无人智能零售店计划,上海出现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深受高温考验。进入七月,“淘咖啡”在淘宝造物节上亮相,大玩家正式入场。
至此,媒体的风向彻底转变,没人再怀疑风口已经到来。同时,阿里巴巴强势入局,也让杭州有机会在这个夏天取代北京和上海,成为无人便利店的舆论中心。
打造全新经济业态
按照相关从业者的预测,这一波无人便利店带来的革新,远不止购物体验。小而轻快的无人便利店,将彻底改造便利店和顾客的关系,成为新零售业态的重要载体。这种“历史使命”,是街角巷尾的夫妻杂货店和传统便利店,所无法完成的。
也许是基于这种预测,来势汹汹的各家无人便利店,才会在推广中频频使用“颠覆”一词。由此,便衍生出“无人便利店将像当年电商冲击实体商店一样,冲击传统便利店,让收银员下岗”的论调。
而在王牧牧看来,无论“颠覆”还是“下岗”,全都是伪命题——相比北京、上海那些遥遥相望的竞品,EasyGo在自我定位上有巨大的区别。
她表示,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人均收入标准,目前国内的便利店,无论在数量还是密度上,都还有巨大的缺口。“EasyGo要做的不是颠覆,而是一种升级。关于未来,我们首先认为传统便利店和无人便利店能够有机共存,其次希望把EasyGo打造成一种服务于城市社区的信息连接中枢,让它变得智能化、智慧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
在炙手可热的无人便利店大讨论中,这可能是目前来自当局者的、最冷静的阐述之一。携风口之势,“被官宣”的EasyGo正与其他玩家一道,慢慢渗入这个国家的经济脉络和日常生活。和所有过往的创业者一样,他们需要足够的谨慎和大胆,才能穿过商业森林中的迷雾,走上真正的“无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