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运营13年的华堂商场丰台北路店正式关店,这是华堂商场在北京关闭的第7家分店,至此,这家老牌商场在北京的店铺仅剩亚运村店一家。”
听闻这一消息,我内心里还是唏嘘了一阵。对商战毫无研究的我,只能也只会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来衡量得失。
家附近也曾经有一家华堂商场,只是,去年10月底也已关店。对于一个十几年在此消费的顾客,华堂的关店,带来的诸多生活改变,我是切切实实体会得到的。
首先是,购物少了一个极好的去处。华堂在,购物是一种享受。空间布局合理,没有紧张压抑感,尽可以慢慢走、慢慢看,不烦躁。
整个商场干净整洁,卫生间宽敞,从来没有异味,这一点,即便是在北京,能做到的商场也是少之又少的。
地下一层的超市尤其令人怀念,米面粮油一应俱全,却摆放有序,生鲜处卫生无异味无蝇虫,十余年来,没在这里买过过期变质的食物。
几乎不在外买现成食物的我,偶尔也会在这里的超市买张现摊的煎饼,因为有华堂超市的把关,我们对入口的食物是放心的。
华堂的离去,这种购物的闲适、安心也一去不复返了。
从此,购物是一场灰头土脸的行程,这也是我能想到的,给某福某美的最好评价了。
“盒马鲜生”欲进驻原华堂商场超市所在地,着实也是给我,给周边的居民带来过希望。我还在之前的文章里激动地表述了当时的心情。
可是,往往,憧憬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如果说,华堂商场直到撤离的最后一刻,都能保持体面。那么,要怎么评价“盒马鲜生”呢?“盒马”从表态入驻的那天起,就一路野蛮。
说好了3月31日正式营业,然而,耐心等到那一天再敲锣打鼓正式开店营业,根本就是老牌百货的操守。分秒必争的互现网 ,时间,是用来增值的,不是用来享受生活的。
有着互联网新鲜血统的“盒马”,自然是等不到那一天的。3月中旬,“盒马”的线下业务就开始了,盒饭配送、生鲜宅配,忙忙碌碌的配送员穿行在周边小区里,好不热闹。
由此,开启对华堂,对这个曾经的百货业大咖的强势宣战,那种老的业态已经落寞了,看看我的O2O模式,线上、线下,几人能敌?
然而,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
没有营业许可,涉嫌违章施工,私自且不合规范埋设大量燃气管道,给周边居民楼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在多部门多次警告无效后,被停水停电才不得已停止装修施工。
开业当天,我们只看到破破烂烂冷冷清清的施工现场,平日里忙忙碌碌的盒马配送小哥们,也不知道自什么时候隐身了。
如今,距离应当开业的那天,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了,施工围挡还在,掩映在雾霾之下,却分外地醒目。
华堂商场的撤离,我们没看到慌不择路,我们没看到垃圾遍地,一切有条不紊,如果不是门前显著位置张贴的通告,你根本感受不到这是就要关店的一家商场。
只到最后营业的那一天,早晨,依旧是笑脸相迎;傍晚,依旧是用微笑、用90度的鞠躬、用响亮的感谢之声送走最后一个离店的顾客。
盒马,还没开始,就拿出资本的强势,各种概念、各种炫技,各种套路,欲玩弄消费者于股掌之中。他若关店,又会是怎样的一番丢盔弃甲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华堂商场,优雅地全身而退了,留给我们消费者的是无限的美好留恋,我们怀念他,我们祝福他,无关民族间之过往。
盒马,你来了,你可以大咖加持,你可以很炫,你可以很酷。只是,七彩光环下,更需要一颗坦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