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商冲击 提升购物体验才是超市的“生路”
发布时间:2016-01-10 | 信息来源:今晚报
受到电商冲击超市业绩不佳
刘先生在市区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工作多年,可前不久,这家连锁超市宣布停业,刘先生也就因此待业在家。
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工作的这家超市曾在行业内有着极强的竞争力,丰富的营销策略和低廉的商品价格在业内一直首屈一指。因此,这家超市是很多消费者购物时的第一选择,节假日收银台前排起的长队有时甚至能达到几十人之多。可是近年来电商的崛起却最终改变了超市的命运。
刘先生说,由于超市高额的经营成本,商品的价格就算降到可以接受的最低限额,同网店相比也不具有优势。并且网店购买商品比超市方便很多,在手机上就可以一键购买,顾客足不出户在家中坐等送货上门就可以了。再加上没有及时转型由线下到线上的经营模式,客流慢慢地都被周边转型成功的超市吸引走了。超市老板每天面对着巨额亏损,不得已只能宣布倒闭。
此外,也有不少超市行业从业者表示,传统超市现在是内外交困,一方面大量线上电商的冲击分流了大部分客群;另一方面是国内的传统超市多年来都未更新其经营模式,自身创新能力不够强,难以迎合新的市场需求。
刘先生认为,大中型超市针对目前的形势必须要积极转型。他说,超市的经营者不能再固守传统的经营模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聘请高水平人才发展线上购物平台,同时丰富自己的经营手段,双管齐下才能让超市经营得更好。
租金水平偏高商户无奈撤离
王女士从十年前就开始在滨海新区的一家大型超市一楼承包商铺,经营女士服装和化妆品。她告诉记者,承包的前几年,商铺的利润一直非常不错,到她这里购买衣服和化妆品的人很多,逢年过节时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可是最近几年,随着超市客流量的大幅减少,她的生意也比以往惨淡了许多。不仅如此,商铺的租金近年来越来越高,这更令她萌生了想要放弃的打算。
王女士说,商铺的租金每年都在上涨,刚承包的那几年超市十分火爆,客流量巨大,有效带动了她商铺的经营,超市涨租金她也觉得合情合理。可是近几年来,超市的人气已不比往日,平日里爱逛超市的人越来越少,生意越做越差,可租金还在继续上涨,这就让她有些吃不消了。她告诉记者说,如果租金过年后再次上涨,她就打算放弃不干了。
王女士认为,在目前严峻的形势下,超市不应该再提高租金,甚至应该降低租金来鼓励这些商铺继续营业。她说,毕竟其中还有不少品牌商铺颇具人气,应该从中加强超市与商铺的联系,让这些经营多年的人气商铺反过来带动超市,这也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的经营手段。
面向社区需求谋求服务转型
李先生本来在河东区经营着一家大型超市,可是最近两年来,随着超市竞争的白热化,人力成本、门面租金的提升和网上购物的普及,他发现大型的“一站式”超市越来越不好做了。于是,去年3月他决定将大型超市化整为零,到几个社区内做起了社区连锁超市。
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做社区超市的想法,他说既然称为社区超市,超市在经营上就将会围绕固定社区居民进行定位,生鲜等日需品会在社区超市经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鲜类商品属于居民日常必需品,既能带动人气,提高客流量,又能平价销售,塑造惠民形象。以生鲜作为主要商品立足社区,可以带动超市货架区商品销售的提高。
李先生说,社区超市还拥有着大型超市和网店都不具有的便利功能。社区超市不仅销售商品,而且能提供贴近顾客需求的便利服务。比如社区超市代收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停车费、保险费、电信通讯等各种费用,其他如信息、传真等也可以办理。不仅如此,社区超市还提供代取火车票、代售报纸、食品加热等服务。
李先生还说,今后在社区超市中还准备设置儿童乐园和休息区,配备无线上网,可以提供电脑给顾客免费使用,更好地做到体验购物和互动购物。他认为,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你服务得越周到,投入的精力越大,受感动的顾客越多,收获也将越大。
此外,李先生还说,他的社区超市将会在过年以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公益活动,比如社区环保、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他觉得,社区超市在经营过程中就要在社区公益和互动上做文章,同时超市的这些便民项目也属于公益的一部分,这既是宣传也是责任,何乐而不为呢?
开展多种活动争取拉回客流
李小姐在河西区的一家大型超市内担任策划工作,近年来受到电商的冲击,她所在的超市客流量已经开始大幅度下滑,尤其到了“双11”、“双12”这些网络购物狂欢节,超市里更是人气惨淡,亏损十分惨重。为了拯救超市,李小姐和同事们策划了多场购物节形式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李小姐告诉记者,她们把一年中每个月的第二个周日都定为超市的购物节。虽然同为购物节,但是每个购物节的风格和定位迥然不同,以此来吸引具有不同爱好的消费者。比如上个月的读书购物节,消费者到超市参加活动,超市里的图书、杂志类商品都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价,购买此类商品后再购买其他商品还会配套伴有折扣。不仅如此,超市还和市区的一家大型书店合作,只要在超市读书购物节参加活动、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超市都会统一为其办理书店的会员卡,今后到这家书店消费同样会有折扣。多彩的读书购物节吸引了许多读书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的参与,超市的客流量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回暖。李小姐还说,到了夏天,超市还将开展电影购物节,超市将在外面支起大银幕露天播放电影,并且在超市购物同样有减价等活动。除此之外,凭购物小票抽奖还会有影碟机、电影票等惊喜。
李小姐说,通过这些缤纷多彩的购物节,现在超市在与网店的竞争中都不落于下风。她说,电商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容面对不放弃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专家观点:提升购物体验超市经营关键
就目前众多大型超市经营不利的局面,经济学者温女士表达了她的看法。
她说,传统的实体商业更多的是一种体验,重点在于差异化经营,在提升服务品质这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的。有不少超市经营不善的原因并不在于经营成本的提高以及电商的冲击,而是这些超市在根源上就没有做好。
温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感受过国外大型购物中心的服务品质。她说,在国外一些知名的大型购物中心,一般情况下,商品售卖只占其中三分之一的经营面积,餐饮、休闲娱乐各占三分之一,这些生活广场或者城市中心可以说是大体量销售业态的一种发展方向。事实上,在国外这些大型购物中心里,这些实体业态卖的已经不是商品,而是一种服务、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这些都是线上所没有的。比如,有以亲子为中心的儿童培训、娱乐、教育活动,同时针对家长做一些配套设施,购物中心甚至变成了生活场馆。
温女士说,大型超市今后如何发展,最迫切的在于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尽管现如今超市的商品同质化很厉害,但是,如果我们的超市企业做到了如此的服务品质,就不会怕顾客不来。对于在这场大浪淘沙中幸存下来的大型超市来说,春天也许才刚刚开始,因为中国零售业的总量依然保持着强劲的上涨势头。
(记者 王明哲 实习生 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