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肉品安全管理,2011年我市启动肉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并于去年初通过了验收。目前,已有27家肉品批发企业、38家农贸市场、82家生鲜超市、89家肉品专卖门店、10家肉品冻库、4家肉品配送中心、130家肉品专店、227个团购单位、34个加工厂加入追溯运行体系,实现了猪肉的全过程监控。市民在指定点购买猪肉后,凭票据上的追溯码,可查询生猪来源、定点屠宰场、经销市场及摊位、动物产品检疫和肉品品质检疫是否合格等信息。相关部门也可利用追溯查询功能,实现对问题肉溯源、追踪召回和对各个零售终端的准确定位。
24日下午,记者在永辉超市黎明店购买了一份猪肉,小票上除了标注猪肉重量、单价、总价等信息外,还印有15位阿拉伯数字的“肉品质量追溯码”。记者随后登录福建食品安全溯源网(www.fjspaqsy.gov.cn)输入追溯码,所买猪肉的检疫结果、产地、批发商、零售商、屠宰企业、出厂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不过,在市区几家大型超市的蔬菜销售区,记者发现,除个别品牌的无公害蔬菜上注明了产地外,超市的预包装蔬菜上基本只有品名、单价、重量、打印日期,散装蔬菜的商品价格牌上更是只有品名和价格。“要是蔬菜能跟猪肉一样能查到来源、农残检测等信息就好了。有‘身份’的蔬菜吃起来更加放心!”市民刘女士说。
市商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经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就项目建设进行研究。下一步,将组织人员深入市场调研,根据摸底信息,制订我市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和商务部要求实施招标,正式确定软件开发商和硬件供应商,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各流通节点相关软件和硬件的安装、调试、试运行。
据了解,我市力争在201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城区主要肉类蔬菜批发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室内农贸市场、食品加工企业、餐饮食堂等团体采购单位的追溯体系,确保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和责任追溯链。
“项目建成后,无论是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还是餐饮等环节的蔬菜都将实现全程可追溯,进而确保市民消费安全。”市商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是整个追溯体系的核心和枢纽,在完善肉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我市还会将肉类追溯系统与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相融合,汇集肉菜品种、重量、价格、来源、流向等信息,为食品安全监管、市场调控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翔实的数据。
(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