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信息显示,万汇网是万达广场的O2O智能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将涵盖百货、美食、影院、KTV等领域,隶属于万达集团。
这个被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解释为“完全结合自身特点的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O2O (OnlinetoOffline)”的电子商务模式,因存在大量促销内容而被解读为停留在“价格战”的营销层面。
“错了,之前对万达电商的理解是完全错误。”昨日(12月15日),王健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返点、抽奖等方式只是万达电商吸引会员的方法,万达电商真正的核心是大会员大数据。”
价格战是“误读”
随着万汇网以及万汇网独立APP正式上线,这个在电商行业招兵买马,高薪挖角多家电商企业高层的万达集团电商品牌“万汇”终于交出第一份作品。
万汇网目前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仅对武汉菱角湖万达广场、大连高新万达广场、郑州二七万达广场、郑州中原万达广场、福州仓山万达广场和福州金融街万达广场这6个广场进行支持。据了解,明年,这一范围将延展至全国所有的万达广场。
目前,万汇网提供的服务包括商家资讯、广场活动、商品导购、优惠折扣等。王健林解释说,万达的电子商务平台绝对不会是淘宝,也不会是京东,而是完全结合自身特点的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O2O电子商务模式。
据悉,万达将整合旗下所有业态,包括商场、院线、酒店、度假区等,共同为“大会员”制的电商平台服务。比如,消费者在万达百货消费,商家拿出1%~2%等值货币类积分来支持。成为会员以后,可以在所有万达广场,以及万达旗下的各种业态,包括在度假区、酒店,享受等同于货币的积分消费。
不过,这样的模式在创新上似乎并没有满足业内的期待。有业内人士坦言,通过综合自身资源优势来吸引消费者,本质上仍是打折促销。
在王健林看来,这是市场对于万达电商模式的误读。“错了,不是,之前对万达电商的理解是完全错误”,“返点、抽奖、全国门店可以消费的方式等,这只是万达电商吸引会员的方法”。
一亿会员商业价值
在王健林看来,万达电商真正的核心是大会员、大数据,他的底气来源于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客流量。
“今年大概有十几亿人次会进入万达广场,我们有准确的光电计数。比较保守地估计,2015年大概会有接近140个万达广场,平均每个广场2000万人,一年有超过20亿人次会进万达广场。”王健林解释道。
万达当下要做的事情是将这些客流量尽可能多地转化成会员。根据王健林的说法,万达的目标是力争3年,最多5年做到超过1亿会员。
在王健林的理解中,万达的电商模式就是建立会员体系,用现代的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把会员消费的次数、额度、喜好等建立和掌握起来,然后根据大数据来作出分析。
“这种大的数据系统将来绝对不仅是支撑我们自己的需要,将来会为国家的统计,或者其他企业的比如促销、新商品的试验、开发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提供支持。”王健林解释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赵陈婷)
万达电商O2O模式:搅局者还是颠覆者
12月12日,当各大电商平台酣战“双12”之际,晚上10点,筹备了一年半的万达电商平台“万汇网”悄悄上线。此前一天,在“央视财经论坛”上,被与马云的“亿元赌局”缠了整整一年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关于打赌,那是开玩笑的……亿元豪赌就此作罢。”万汇网的上线,人们突然明白王健林改口的原因。万汇网露面,伴随一个个疑问:万达为何突然转变?万达电商模式前景如何?又能否在日渐成熟的电商生态中杀出一条路……
动态
万达电商“启航”瞄准020
外界猜测了一年半之后,万达电商平台终于浮出水面—12月12日晚10点,万达电商平台万汇网正式上线,同时上线APP“万汇”。
昨日,商报记者登录万汇网,发现目前该平台仅覆盖4座城市(大连、武汉、福州、郑州)的6个万达广场,页面上主要是万达广场的商品及活动介绍,涵盖百货、美食、影院、KTV等领域,但无法直接购买实物类商品,仅提供餐饮、服饰、休闲娱乐等优惠券下载。
“万达电商模式,不是淘宝、不是京东、不是腾讯、不是百度,是一种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020)。”在此前的央视财经论坛上,王健林详细介绍了万达电商模式,“主要分三部分:大会员系统、大数据系统、含金量高的会员。”
王健林认为,万达广场、酒店遍布各大城市核心商圈,有足够的线下资源和人流,希望在电商平台推出后,可以实现快速的会员增长。他预期,万达平台建立后,5年时间会员量将破亿,“虽然1亿会员可能不如阿里、腾讯的三四亿,但这些会员是实实在在在这里消费的会员,含金量很高。”
王健林甚至还把时下最热的“大数据”一词引入电商模式中,“保守估计,2015年大概会有接近140个万达广场,一年有超过20亿人次,这些人是什么人?哪些年龄段?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什么?他们的消费层级是哪些?”而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商家,是电商平台中大数据系统的任务。
来自万达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共布局了万达广场约80个,目前上线的仅6个,重庆万达广场什么时候上线?“目前,我们还未收到来自集团总部的通知。”万达重庆方面人士昨日告诉商报记者,对于重庆的万达广场项目何时能开通电商平台服务,暂无时间表。不过,“万汇网”的提示中则标明:全国其他万达广场的服务将陆续开通。
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尽管在“万汇网”上,目前入驻商户已有100余家,且全部是万达广场的线下商户;在服务功能上,也只局限于团购和免费线下优惠券的领取,并不支持在线购买。
原因
打造跨地域、业务整合平台
从“亿元豪赌”到“就此作罢”,王健林为何突然“改口”?
早在今年9月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就给出了解释,万达是一个拥有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电影院线和连锁百货五大主营业务的综合商业体,全方位覆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万达有丰富的零售资源,不做电子商务太可惜”。
事实仅仅是因为“不触网太可惜”?“虽然王健林敢和马云赌,但事实上,今年零售业受到电商的冲击十分明显。”电商观察家徐肖昨日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连王健林也在万达年会上坦承,万达广场今年以来出现了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客流增长在下降,万达广场今年全国的平均客流增幅掉到个位数;单价在下降;商家开发计划出现比较多的调整。
“万达五大业务相互独立,各地万达广场也相互独立,也就是说,万达商业综合体未形成真正的消费闭环,缺少关键的一环—整合平台。电商平台正是最适合的整合平台。”徐肖说。
“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和庞大的会员群,对于万达而言,做电商的条件是成熟了。”昨日,知名电商分析师鲁振旺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介绍,早在一年前,万达便已经涉足电商领域,如今对于传统零售商家而言,电商又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会,现在传统零售和电商在合作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包括自身门店线上和线下的合作,不同企业之间线上和线下合作。
昨日,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万达广场项目在国内发展较好,而通过借道电商平台,其主要目的还是想把线上消费能够吸引到线下,同时将线下的好商品引到线上向消费者进行推介,从而扩大万达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纵深
O2O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万达电商之路并不平坦
对于该电商模式,王健林显得很有信心,“这种电子商务成本投入很低,不像腾讯、阿里、京东投入几百亿才能支撑,我们投几十亿就够了。因为投入比较少,盈利前景会很可观,比如广告收入。”
商家态度如何?王健林表示,我们做了几个试点,希望商家拿出1%~2%的货币价值积分,原来我们以为商家可能会有抵触情绪,没想到绝大部分商家都非常欢迎,他们认为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建立起来以后,人气增加反而可能增加他们的收入。
昨日下午,商报记者来到南坪万达广场,“我们已经接到了万达的通知,我们会加入的,这能吸引更多人来消费,我们查询信息也更加方便。”蜀江烤鱼万达广场店的一名负责人表示。万达广场三楼一家服装店的店主陈琳表示,“做哪一行都要有人气,平台上人气高了,来店里的人也会多。”
不过,在徐肖看来,万达涉足电商平台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是万达进入电商的领域太晚,目前电商生态系统正日渐成熟;其次,做O2O需要丰富的商家资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基础、支付工具。“万达商家资源丰富,目前万达仅做商品活动介绍,不用直接购买,省去了支付环节,但在移动互联和互联网领域,万达是零基础。”他说。
“万达的核心业务是综合商业地产而非零售业务,自建电商无法简单复制现有模式,但从目前国内的主流O2O电商企业来看,其盈利模式尚不清晰。”鲁振旺向商报记者表示,摆在万达面前的电商道路并不平坦。他认为,虽然万达资金实力雄厚,但电商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大资金投入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时间沉淀积累的团队、经验、品牌等,万达需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另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商家自身也有电子商务平台,如何与万达未来的电商平台对接,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万达走的线上线下融合之路还需不断完善。”李运杨表示,相比真正意义上的O2O模式,由于万汇网暂不支持线上下单,因此线上线下的联动性并未体现,“如何做好线上线下融合及联动性,是未来万达电商平台必须完善的。”
事实上,与寥寥无几的看好声相比,对万达电商的“唱衰声”响成一片,商报记者在微博上梳理发现,对万达电商的质疑多集中的网名、域名、实体店地域限制、业务范围受限、网站及APP功能简单等。
公开数据显示,全国零售企业百强中已有近60家开展了电商业务,但运营情况均不理想,万达能否杀出一条路,仍是一个未知数。
影响
电商寡头时代 万达电商更像搅局者
在竞争已经十分惨烈的电商战场上,悄悄入局的万达,是颠覆者?还是搅局者?
“目前电商行业进入寡头阶段,即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三分天下。万达没有选择B2C而是选择O2O,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徐肖表示。
“万达电商目前这种"非主流"模式,很难对电商格局造成实质性的冲击。”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告诉商报记者,电商的本质之一,是没有地理界限的概念,“按照目前万达电商模式,很多城市无法使用到其服务,万达电商的目的是为线下门店吸引人气,实质是以电商为工具促进线下实体百货业态发展,更像一个"搅局者"。”
“万达建电商平台,是目前传统零售企业积极思考、探索线上与线下关系,并为之创新的缩影。”李运杨表示,对电商而言,不接地气,不能很好地与线下进行融合,长远发展也会遇到难度;对于实体零售而言,若仅仅满足于现状,不求改革与创新,也只会让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处境。他认为,究竟万达的做法会对其他电商造成什么影响,目前很难说。不过,从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言,未来,不管是电商还是实体零售业,都必须认真去思考和探索。
(来源:重庆商报 记者 高亮 刘渝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