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红星路店今天起正式关门。类似的超市关门对于超市竞争激烈的锡城来说不是第一家。昨天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实地探访“那些年锡城关掉的超市”。有些超市关门后,原有地块由于难以有合适的业态进驻,而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如北大街地区的“北京华联”关门以来已经闲置10年;而有些超市停业后,成功易主转换成了全新业态,如易初爱莲锡沪路店就成了与区域业态相匹配的家居装饰城;也有的超市停业后,原有地块商家来来去去如走马灯般变幻,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业态,如原来的物美超市停业后,原有地块开过饭店、装饰城,却还是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商业定位。
无锡是长三角的重要区域,不少超市都把无锡作为长三角重要的抢占区域,但进入后大家发现,攻占这块市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近年来,已有多家超市折戟锡城,其中包含多家洋卖场。个中原因虽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外资零售业拐点已现。
外资零售业拐点初步显现 进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近几年来超市大鳄对无锡市场的普遍感受。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在以往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在地方政府优厚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原本在培育阶段、适应期应该暴露的亏损,都被表面的繁荣暂时掩盖了。如今零售业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也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零售业的规则、格局和生态都需要重新来审视和建立。
“和家电卖场一样,如今大卖场也开始进入单店盈利为王的时代,会果断淘汰业绩差的门店。”该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外资超市在大陆都开始实行末位排名调整,来关闭一些盈利状况较差的店,这是一种新的经营策略。一些店关闭后有的已开始转战线上业务,比如沃尔玛去年收购了壹号店部分股权。而一些经营较好的店也在不断调整中,如家乐福为了稳固会员今年年初推出了会员卡制,麦德龙也在加紧线上占座。
“外资零售业拐点已经初步显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今后开关或会更加频繁。”这名人士称。
大卖场地方权利被指太小 家乐福超市一位店长秦先生向记者透露,近年来很多外资超市在锡经营不利,他坦言最深的体会是,这些败走超市的一个共同点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慢,而根源则是地方权利未得到有效下放,灵活性不够。
“像沃尔玛,其总部集中控制力很强,所有的流程通报都要送总部,对地方反应速度差,这个情况在外资超市中比较普遍。”秦先生称,在一些经营较好的外资超市里,店长在市场授权上权利就较大、沟通空间也大。家乐福的地方和总部授权基本上是50%对50%,大润发、欧尚的地方权利就更大了,份额可以占到70%左右。在这些超市中,生鲜商品都有城市采购权。而沃尔玛地方店长的权限只有10%左右,这让其在和顾客的沟通上显得滞后。
而在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看来,这些败走锡城的超市还有选址欠妥以及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比如南禅寺内关掉的易买得超市,2008年这家大卖场来锡选址时,商务部门就觉得商业网点规划并不是非常合适,“一方面离家乐福太近,会造成客流的分流。另一方面开在地下,不符合传统的商业往上走的消费习惯”。另外,这名负责人认为由于大卖场商业网点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应,因此在一些片区出现扎堆开店现象,辐射半径不断缩小导致盈利水平不断下降。
未来大超市或“边缘化” 记者了解到,当前在市商务局备案要新开的大卖场仅有1家。但是据一位超市业内人士透露,根据他们的调查摸底,今明两年内,无锡将会开出9家大卖场,“未备案可能只是出于保密需要”。在选址上,在锡沪路往北以及太湖新城会是主要区域。而且,这些店都不会以单店模式生存,一般都是跟着城市综合体走。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无锡的大卖场经营好的基本都还在城市中心。但是未来几年,随着大批专业品牌超市的抢滩入驻,加上电子商务在非生鲜类食品方面的冲击,将不断蚕食大卖场的份额,“大卖场会逐步边缘化”。其所指的“边缘化”即大卖场将很少在城市中心出现,而会不断退向城市边缘,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便利店、品牌生鲜超市、精品超市。
而据其透露,未来几年内,各种专业超市、精品超市将大举进入锡城。“Ole‘超市目前在无锡已经确定要连开3家,除了今年要入驻恒隆的一店外,还有万象城、锡沪路上各有1家。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的日本食品超市丸悦也已确定在苏宁广场落户。另外,大陆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永辉超市也将在茂业清扬路项目和新区项目内连开2家。”该人士认为,无锡的百货商场虽然都开始涉足精品超市,但是从专业性上来说,和上海、深圳至少相差5年,“无锡还没有真正做得好的超市”。这些在业内响当当的专业超市在该人士看来,是真正具有杀伤力的品牌,进驻后将细分无锡的超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