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沃尔玛接连关店 外资零售巨头在华经营转身
发布时间:2013-03-27 | 信息来源:每日新报
    外资零售巨头正在加快战略调整的步伐。在天津市场上,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将有新的开店计划。今年内,沃尔玛将为新店进行选址,其位于本市的大型配送中心也将进行升级改造。就在本市将开新店的同时,沃尔玛深圳园岭店、无锡红星路店等却将于下个月正式关店。

    不仅仅是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外资零售业巨头,最近两年都在经历着先关店再开店的调整。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受到前期扩张过快、电商快速发展、消费疲软等因素的冲击,外资零售巨头们的扩张速度逐步放缓,这些零售行业的大鳄正在面临着在华发展战略的转型和调整。

    频频爆出关店消息的沃尔玛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园岭店是沃尔玛2002年在深圳开设的第8家门店,也是沃尔玛在中国的第22家商场,当年投资总额超过4000万元,但就是这样一家十年老店,却在下个月面临关店的局面。

    从3月20日下午开始,沃尔玛深圳园岭店在店内张贴结业公告,称该店将于4月20日起停止营业,其中鲜食区域从3月21日起先停止营业。之后,沃尔玛无锡红星路店也将于2013年4月8日起停止营业。昨日,又有媒体爆出,沃尔玛上海闵行店也即将于4月8日起停业,并且沃尔玛的关店调整还在继续。

    下个月中,沃尔玛至少将有3家门店面临停业,有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人力、租金等成本上升,给沃尔玛带来了经营方面的压力,包括深圳园岭店在内的多家门店正处于亏损之中。沃尔玛下一步还将逐步关闭一些亏损的门店,涉及河南等地,当然也不排除租约到期等情况而被迫关店。

    骤然关闭十年老店,并且频频关店的沃尔玛,是否真的陷入了“关店潮”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沃尔玛在南方的部分门店面临关闭,但作为其北方发展中心的天津,却将开建新的大卖场。沃尔玛天津区的相关负责人高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沃尔玛在天津将开新的大卖场,目前新店正在选址过程中。”天津市场作为沃尔玛中国发展的重点区域,今后几年中将有较大的调整。与此同时,天津市场也将建设沃尔玛旗下的会员店,“尽管新开店的各项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由于还没有明确的协议签署,因此具体的进程目前尚不方便透露。”

    就在沃尔玛天津新店正在选址的同时,位于天津北辰区科技园的沃尔玛投资有限公司天津配送中心在年内也将进行升级改造。对此,沃尔玛方面相关人士介绍,这是沃尔玛在我国北方唯一的物流配送中心,负责长江以北所有沃尔玛大卖场的货物配送工作,“从配送中心升级扩建中,也可以看出,包括天津在内的北方市场,将成为沃尔玛今后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就在业内人士对于沃尔玛的频繁关店有各种猜测时,沃尔玛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店的举措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地区的商业布局,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接下来中国区可能还会有部分门店陆续进行调整,但这并非外界所说的"关店潮",沃尔玛在华仍会以扩张为主。未来3年我们将开设100家新店,其中两大主力业态就是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并计划投资建设更多物流配送中心,重新调整布局和调整采购体系。”

    收缩关店成为战略调整第一步

    就在外资零售巨头在华经营面临巨大成本压力的时候,放缓扩张速度、收缩业务链条和关闭亏损门店成为这些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战略调整的第一步。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排名全球前三的外资零售企业,去年在华开店幅度同比平均降低27%,且都出现了关店现象。另据相关行业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沃尔玛在华新开门店30家,家乐福新开门店18家,二者都比2011年少开了十几家店;乐天玛特也仅开出11家门店,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就在门店拓展减速的同时,外资零售巨头企业还普遍出现了关店的现象。2012年9月,作为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宝中国宣布关闭中国所有7家门店,退出中国市场。2012年10月,家乐福绍兴镜湖店关闭,这已是家乐福中国3年内关闭的第6家门店。今年1月初,卜蜂莲花关闭了持续亏损的北京草桥店。此前,卜蜂莲花公司高层曾表示将在3-5年内开设100家门店,而半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其共拥有55家店铺,与该目标相距甚远。

    现状从“追求扩张”到“追求利润”

    从1995年家乐福将第一家大卖场引入北京起,外资超市已在中国走过近20个年头。在经历了黄金发展期后,外资零售超市开始告别“跑马圈地”的时代,近年来,曾经风光无限的外资零售巨头,不仅放慢了扩张的步伐,还开始出现频频关店的情况,其发展战略更是从原本的“扩张中心制”向“利润中心制”转移。

    “经营成本压力使得这些巨鳄不得不在当下进行战略的调整。”中研普华研究员刘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租金成本带来的压力。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强势的外资零售巨头,一般都以极低的租金签下长达10年至15年的租约。目前,大部分外资零售商都面临第一批商铺物业到期的现实,国内地价较之10年前早已涨了数倍,外资企业和地产商再行谈判时,也已丧失了居高临下的话语权,不得不面临大幅上涨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外资商超倍感压力。外资超市以大卖场业态为主,而这种业态的利润率在持续下降。中国市场的店面租金、人力等价格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100%,外资超市内部的经营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让其利润不断摊薄。

    除了成本提高、相关优惠政策终止等原因,近年来我国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也给零售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电商提供低廉的价格、便捷的支付系统、送货上门的服务。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线下转到线上,去实体店消费的时间和数额自然下降。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近10年来本土超市在快速成长和成熟。华润万家、物美等一批本土超市企业开始崛起,不断拓展市场份额,也对外资超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租金、人工成本上涨,电商冲击,零供矛盾是外资零售企业当前在华发展受阻、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以占领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外资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强烈冲击、人工租金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业绩不断下滑;而三、四线城市消费市场逐渐释放,外资零售巨头渠道转型、下沉却相对困难。”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转型中型化店面或将成主要方向

    “我们需要看到,外资超市在中国既有关店,又有开店。总体来说,这属于正常的商业调整。”商务部内贸流通专家洪涛在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伴随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消费减慢,目前国内的零售行业同样进入结构调整阶段。

    中研普华研究员刘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零售企业需要转型,应该把自身的问题找出来,比如是价格的原因、商品质量的原因或者是地域发展的原因等进行思考。”在目前整体经济不是很景气下,零售商都希望降低投资风险,而介乎于便利店和大卖场中间的中型化店面对消费者的适应力更强,或将成为外资大卖场的主要转型方向。

    在面临巨大成本压力的情况下,外资零售企业也应该调整前几年快速开店、大幅扩张的经营模式,关闭部分经营状况不理想的门店,能够有效防止低效益门店拖整体业绩的后腿。并且,外资超市进入中国以来,一直走的是靠规模效应取胜的道路。但在业界看来,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拉动企业业绩增长,还需要靠精细化管理来提升。

    除了收缩战线,关闭门店以减轻经营成本外,向网购市场进军成为不少超市的首选。沃尔玛中国区方面3月就表示,将以1号店、中国区电商总部和山姆会员店网购“三管齐下”狠抓电商。其中,1号店将成为沃尔玛主要的在线销售平台。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