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家乐福在全球市场全面收缩业务,并面临诸多挑战这说明,作为全球零售企业的老二、倡导新型现代零售模式的家乐福,也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他认为,相比之下,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洋品牌,就是不断创新、调整服务产品的“典范”,能够不断推出适合中国本地人口味的食品。另外,四面出击、尾大不掉也是外资零售企业的通病。同为零售巨头的沃尔玛,业务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同时实行多业态经营,从大卖场、中型综合超市,到专业店、便利店和网店等,毫无计划的盲目扩张让管理层疲于奔命,难以冷静思考自身定位和面临的问题。
零售物流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钟升则认为,外资零售企业要在中国生存发展,必须适应本地市场快速变化的复杂经营环境,尽可能快速融入当地市场,因此必须实行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资金、技术、人才这“三驾马车”,对外资零售企业而言缺一不可。眼下的外资零售企业,在资金和人才两方面均可谓是捉襟见肘,但其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技术优势犹在,仍大有可为。
钟升表示,中国市场与欧美有较大差异,欧美市场的“游戏规则”几十年如一日,稍有变化,消费者就“不买账”。而在中国,新手段用了没几回,大家的注意力就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实际上,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仍不乏亮点,比如,欧美奢侈品企业就在中国赚得钵满盆满,而它们并未采取快消品的发展路径。另外,与家乐福等大卖场遭遇的困窘相比,日资的全家、7-Eleven等便利店,抓住了机遇,“船小好掉头”,能够迎合市场快节奏的变化,发展非常迅速。
当记者问及在中国内地连锁零售市场雄踞第一的台资高鑫集团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时,钟升总结道:“本土化融入,创新式发展。”
他表示,大润发的高层负责人,早先就曾帮助万客隆拓展在华业务,对中国大陆市场情况了如指掌。此外,由于与大陆“同祖同根”,他们对复杂情况的应对比欧美企业高效、灵活得多,因而业务经营得顺风顺水。再则,这类台资零售企业更有创新精神。大润发等大卖场经营业态取法于家乐福,但青出于蓝,它们不拘泥于家乐福的经验,而是设法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因而无论是选址还是商品组合,其大卖场的经营都更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