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上海书展变身实体书店战场 生存各有其道
发布时间:2012-08-20 | 信息来源:京华时报
    行走在上海街头,书迷沙龙、优惠折扣等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正在举行的“2012上海书展”也变身为实体书店的战场。最近一周,十多家实体书店在上海书展搭建了模拟书店实景的柜台,销售额节节攀升。与此同时,上海中心城区32家书店成为上海书展的分会场。网罗全上海300多家特色书店的手绘《书香地图》甚至出现了一图难求的紧俏场面。

  实体书店日渐“凋零”

  去年以来,全国著名的光合作用连锁书店宣告歇业,京沪多所大学内的品牌书店也陆续“退隐江湖”……网购图书和网络阅读的双重冲击,已经使传统实体书店日渐“凋零”。

  “我还记得孩提时代父亲带着我一个周末可以一口气逛上十几家旧书店,书店是我文学人生的起点,可现在很多书店都消失了……”巴金之女、《收获》杂志主编李小林对记者说。

  实体书店日渐“凋零”的背后是中国人阅读习惯的快速蜕变。在最新一轮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中,56.69%的受访者依然青睐“传统纸质阅读”,但与此同时,首选“网络阅读”和“电子终端阅读”的人叠加起来已占42.72%。数据还显示,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受访者的网络阅读时间和纸质阅读时间已相当接近。

  而“高租金、低利润”的现状,对于各地民营中小书店的生存而言更加残酷。一位民营书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租金成本已接近总投入的七成,而且好的书店选址往往要与城市黄金地段的商铺“抢空间”,有的地方租金半年一涨,书店几乎毫无优势可言。

  实体书店只能“混吃等死”吗?显然不是这样。今年以来,各地“拯救实体书店”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地方已开始付诸行动。

  个性化生存之路

  半年多来,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出版主管部门纷纷“自掏腰包”为实体书店“输血”。上海市出台了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首期拨款500万元定向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实体书店,35家书店从中获益。

  不过,光靠政府“输血”还不够,不少实体书店已开始了“自救行动”。

  记者在上海书展期间探访上海最新开业的“新华书店静安店”,与传统书店完全不同,这是一个“书店综合体”,楼内汇集了少年儿童书店、艺术书店、电子书书店、生活休闲馆、迷你电影包厢等适宜不同人群的文化设施。不少书迷认为,这家新书店的风格与台北诚品书店十分接近。到了周末,这个“书店综合体”的客流毫不逊色于上海书展现场。

  与“新华书店静安店”的模式创新略有不同,重返上海福州路的大众书局24小时店,则走的是沙龙式的经营路线。今年3月重新开业的这家书店,“白天卖书、晚上卖文化”,通过开办名人讲座、文化沙龙、书友聚会,增设茶与咖啡等衍生消费,为读者打造“永不落幕”的书店。

  “开一家‘24小时书店’是不少民营书店老板的梦想,相信不少从业者都在观望,希望真正把握午夜客流的消费习惯。”上海民营钟书书店长寿店总经理周亦明分析,分众化的消费习惯,将刺激实体书店走上个性化的生存之路。

  以钟书书店为例,这家以销售教辅类读物起家的书店,不到10年时间,实现了在上海拥有16家门店及一个物流中心。周亦明说,不少民营实体书店也在探索代客寻书、送书的网上特色服务,而且实体店的生意正在与互联网业务形成互补。

  书店是一种文化力量的象征

  “一座城市若布满了小书店和图书馆,你会看到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希望。”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安忆在上海书展上如此感慨。她说,书店是一种文化力量的象征,即使在今天欧洲的一些国家,经济困境仍令不少人担忧,但有那么多的书店存在,你会觉得看到了希望。

  李小林指出,书店不仅仅是买卖图书的场所,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文化航标。

  台北诚品书店董事长吴清友也认为,书店是“有灵魂”的,可以改变一个地方、一群人的生命气质。即使在大陆实体书店面临危机时,诚品已经开启了自己的“登陆”计划。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认为,实体书店的复兴除了依靠商业逻辑,更需要内在的文化逻辑,“先提供良好的文化供给,才能孕育出更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良性循环”。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