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润万家新香洲店、凤凰北店,记者昨天中午看到,原来的“有机菜专区”货品明显减少,其中明确使用新型有机追溯标签的只有有机菜心一种,其它20余类全部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无需换签的蔬菜。而在禽蛋、粮油、奶制品等过去有机食品较集中的专柜,记者一样“有机食品”也没见到,全部换作普通产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要求换标后,有机类食品供应商因为来不及申请验证粘贴追溯码,1日的供应明显减少,加上“强制令”明确要求当日不得再销售未换标食品,超市对此作出集中下架,导致首日有机食品锐减。预计恢复供应需要一周时间。
而在扬名广场吉之岛超市,景象则有所不同。记者在其有机食品专柜看到,10余类有机食品中至少有2样没有换贴追溯码,包括产地北京售价超过13元/斤的有机冬瓜,以及有机青菜等等。在促销区柜台,一种河北产的有机甘板栗约4.5元小包,8.5元大包装虽然标注为有机食品,但也没有换标。此外,该超市早些时候热卖的华曦有机蛋,18.5元6枚装昨天仍在销售,但包装风格依旧,并无供应商张贴的统一制式有机追溯码。另外,高端有机奶等产品也有商品未加贴新标签。见记者关注“有机问题”,专柜人员试图作解释好让记者不过分担心。以有机冬瓜为例,专柜人员称均为北京一家农产基地出品,“绝对是有机菜,不过没贴(追溯码)而已,不会有问题的。”随后,记者发现该冬瓜出产日为6月29日,和市面上大多有机菜当天产出、当天销售明显不同,专柜人员随后将冬瓜拿走,不再销售。
记者还走访得一、家乐福、一加一等大型超市、卖场,发现7月1日市面有机食品种类明显减少,经记者前后采样对比,至少在5成以上,其中青菜类、食用油、奶制品,以及进口有机食品如奶酪、沙拉酱等下架最多。
对此,市民反应并不大。据受访者介绍,有机菜比普通菜贵3—10倍,稀少而价高,就品种而言,不太讲究的话完全可以拿普通菜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