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学生调研津城菜价变化 饭菜香勾起了高菜价
发布时间:2012-02-03 | 信息来源:天津网
又是一年团圆时,伴随着春运大军的人流涌动,各家的饭桌上飘起了比平日更为浓烈的饭菜香。当然,喜庆与团圆也有代价,返乡潮催生了黄牛党,饭菜香则勾起了高菜价。
“平价菜”一跃成为“春节菜”
根据天津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行情,春节前,基本上以1月9日、10日、11日为分界线,菜价出现了明显变化。“平价菜”一跃成为“春节菜”。从1月份起,猪肉维持在21.5元/公斤,10日涨到23.5元/公斤,11日涨到25元/公斤,然后维持这一价格;羊肉10日前还是35元/公斤,11日涨到38元/公斤;洋白菜8日之前维持在0.8元/公斤,9日突涨到1.2元/公斤;西葫芦涨势凶猛,从10日的0.8元/公斤直接蹦到2元/公斤;黄瓜则是初入1月就从4元/公斤涨到4.6元/公斤,于9日又涨到6元/公斤。据人民网天津视窗消息,天津滨海新区多家超市反季节蔬菜价格大涨。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0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搅动市场。2011年,“姜你军”却“被将军”,生姜价格萎靡不振,不只是生姜,多个农产品产地的菜价出现暴跌。更为吊诡的是,消费者却没有感受到菜价下降,出现了“两头哭中间笑”的怪现象。
节日因素中间环节拉动菜价上涨
农产品价格波诡云谲,但真的就完全无法解释其波动吗?不是的。想为菜价“号脉”,试图让菜价不再波动,菜农不再提心吊胆,消费者不再承受高菜价的压力,就必须知道以下规律。
一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直接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长期来看,农产品的需求比较稳定,菜价波动的主要根源来自于农产品供给的天然特性:生产分散、生产周期长、上市时间集中,生鲜农产品还要面临着保存时间短这一困境。
由于生产分散,农户都习惯于小面积种植,信息交流的意识不强,且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收集手段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由于没有建立起信息收集机制,政府工作人员也是爱莫能助、一筹莫展。生产周期长则调整生产难,由于农产品生长的规律,必须应时种植,一旦确定种植的品种和规模,就很难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农户间缺乏协调,极易出现种植的大小年现象:什么行情好种什么,成熟后产量大增,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大家觉得行情不好,改种其他的产品,该产品产量又大跌,价格上涨……如此反复循环。最明显的例子不是蔬菜,而是生产周期更长的生猪养殖,此种机制的运行造就了中外媒体反复调侃的“猪周期”。
短期来看,供求因素都可能发挥作用。冰雪灾害、交通不畅导致局部农产品短缺,菜价上涨。但在春节期间,影响力更大的应该是节日气氛里的需求暴涨。今天大姑家请吃饭,明天二表哥结婚,后天去奶奶家大团聚……中国的食文化在春节期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有些地方的酒店早在去年11月就预订满了,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剔除酒席因素,在很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春节期间的伙食也会主动改善起来,这对需求也是一种拉升。
换个视角,从流通环节来看,超市的农产品从蔬菜产地最终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两层加码;批发商自行销售蔬菜的也要经历运输销售的整个流通环节。无论哪种方式,蔬菜从田间到饭桌都要经历包装、运输、中间商加价等环节,包装费、油费、生活费、保险费、过路费、司机工资、进场费、各种税……一系列成本最终都要体现在菜价上。
此外,批发商力量分散,组织能力低导致中间环节低效率,资本的非理性投机、人为的故意囤货都能导致菜价波动。无怪乎,油价上涨、气候异常,甚至韩国的“泡菜危机”都能影响菜价,最终反映到我们的饭桌上来。
系列利民惠农措施出台稳定菜价
认识了这些规律,就可以利用它们,人与规律的博弈也就开始了。大棚技术的广泛应用,蔬菜产量的提高,反季节菜生产的本土化,从根本上稳住了菜价。近年来农超对接、农消对接、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等一系列利民惠农措施逐一出台。假以时日,成效就会显现。流通环节增值税的减免,由于价格黏性,可能无法让价格应声下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这对近年春节菜价波动的相对平缓无疑是有贡献的。
从短期来看,加强储备,保障供给,也能有助于稳住菜价。据有关报道,天津滨海新区商务委与大港精华石化有限公司农贸分公司、汉沽中新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冬季蔬菜储备协议,两家企业将总计储存蔬菜4000吨,如果遇到灾害性天气,日均能向市场投放3吨左右蔬菜,保障市民“菜篮子”充足。
此外,在供销紧俏的时间积极地组织货源,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举措。今冬天津市政府从寿光、海南等地组织蔬菜运输,保障天津市的蔬菜在过年期间充足的供给。这些保障措施虽不能完全熨平波动,但至少能部分程度上增加供给,减少波动。更为重要的是,能给市场增加信心,防止过度炒作,反映在成效上,表现为蔬菜价格在年前的例行上涨之后迅速在年后回落。津城老百姓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冬天不太冷”。
随着平稳菜价机制的逐步建立,举措逐渐成熟,菜价波幅将越来越小。期冀着有一天利用市场机制、防止菜价波动的长效机制能够建立。当哪一年春节时,大伙儿在餐桌上不再感叹白菜卖成猪肉价的时候,我们的市场和调控就已经高度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