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时尚和百货店,是共存还是相争?
发布时间:2011-12-06 | 信息来源:每日商报
上周日,GAP在银泰西湖店的1000平方米大店低调开业。没有开店特惠款,也没有大牌合作款,GAP可算是ZARA、H&M三大快时尚品牌中最淡定的一个了。不过,这间GAP在浙江省内的第一家店铺首日营业额超过百货店预期的70%,而这个预期销售额则是根据另一家快时尚店铺开业时的数据来定的。
从2007年ZARA在杭州国大开出门店开始,平价大牌来杭州一路攻城略地,目前,算上新开的GAP在内,ZARA、H&M和优衣库在杭州已经拥有12家店铺。杭州人对ZARA、H&M、GAP、优衣库等平价时尚的接受时间也相当短,所以很多店铺的业绩蹿升相当快,人气爆棚。
但是,平价时尚快速膨胀的同时也带来隐忧。
5年前,日本百货曾经因为被平价时尚侵蚀,一度出现衰退现象,而中国台湾的百货中高价位品牌,也在近一年遭受平价时尚和网络消费的排挤,那么同样的情况会否在杭州出现?平价时尚和百货店,究竟是共存还是相争?
百货店“苦撑”,快时尚“爆棚”
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现象。
从9月下旬开始,杭城几家百货店的大佬们都有相同的感觉经济危机之后,零售业的“冬天快到了”。10月份,大家都已经“面露菜色”,如果不猛拉促销,销售估计会更难看。11月份,依然“苦撑”,而且杭州的气温一直没下降,更是“雪上加霜”。
踩在“经济危机”这根钢丝上,快时尚却可以纹丝不动。
“昨天,ZARA方面还在跟我们商量,是不是可以再增加1倍面积的仓库给他们,看来囤货的地方还是不够大。”铭德广场利星店的董事长陈敏说,旗下的ZARA、H&M、优衣库等平价时尚店铺今年业绩都不错,均以30%的速度在增长。
在H&M开业之前,陈敏还曾担心ZARA的客流会被分流,没想到,H&M开业之后,ZARA的业绩居然比之前更好,证明平价时尚聚集度高了,彼此间也会带动客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银泰西湖店,H&M今年的业绩以40%-50%的增幅在增长,这也是他们打定主意要引入其他快时尚品牌的重要原因。
快时尚开店计划“以月计数”
H&M刚来杭州的时候,公关部负责人曾经说过,H&M的开店速度是“以月计数”的。当然,这个“以月计数”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店速度,但对杭州这个并不算大的城市而言,进杭两年,开店四家,实在不算慢了,更何况,谁知道它下个月是不是又会突然宣布要在杭州开新店?
刚刚才开出店铺的GAP也透露说,一直在和杭州的其他物业洽谈,明年计划要在杭州再开一店,但具体位置还未定。“我们在中国的计划是年底前开15家店,2012年再开30家。”G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ChrisBaer说。
如果面积和条件都允许,银泰西湖店、铭德广场利星店的负责人均表示,“希望引入更多平价时尚品牌”,而目前ZARA也一直在和银泰西湖店谈判,而GAP和利星方面也一直有联络。
截至目前,H&M、优衣库在杭州各有四家门店,ZARA在杭州有两家,但肯定还要开,GAP在杭州有一家,但会迅速开第二家。
“5年前日本百货曾被平价时尚排挤”会否重现?
亚洲地区的百货业一直以日本唯马首是瞻,5年前,日本曾经出现过百货业被平价时尚侵蚀,并出现衰退的迹象,优衣库就是在那一段时间迅速崛起。
对素来爱买奢侈品及各种高级时装的日本人来说,高级时尚品牌陆续退出日本,崛起的却是平民品牌“优衣库”,其老板柳井正甚至一跃成为日本首富便是此迹象的重要例证。
所有这些变化都在银座有着高度浓缩的表现。
在2010年年底,日本著名的西武百货有乐町店关闭,作为银座地带的标志性百货店,它的倒闭也意味着更多。另一方面,那段时间银座最火爆的两个现象是:一个是多了个平价服装品牌“forever21”,而它则以整栋楼的姿态高调进驻,另一个则是原来的百货店则各出奇招争抢中国客流。
有日本媒体评论说,多年来以高级时尚品牌林立﹑奢侈消费著称的银座时代一去不复返,面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观光客和平价品牌为主的新银座已经诞生。
百货店还在穿鞋平价时尚已绕着地球跑了三圈半
马克吐温要是知道我乱用他的名句,会不会气得从坟墓里爬出来警告我:“智商可不可以高一点?”(如果他这么对我说,我肯定会顺势恳求他赐我一个更好的标题,哈哈。)
周日早上9点赶早去看GAP开业(打车在路上时畅通无阻,我猜这个城市一大半的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鼾声大作)。其实GAP没有什么特别折扣,也没有开始“Sale季”,更加没有H&M的那种大牌合作款,所以没开门之前门口只有七八个人,冷清也在预料之中。没想到的是开店之后5分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堆客人,几乎每个货架前都挤来挤去的,10点半的时候,试衣间和收银台前已经要排队了。
同去的MM快速扫到了一块大围巾,标价149元,性价比很高。据她说是因为听到旁边有个客人说了句“这个大围巾好便宜,快抢”之后,肾上腺素瞬间爆发了,要不是因为我拖她急着赶回报社,估计她肯定已经将1969牛仔裤收入囊中。(其实我相信她不缺牛仔裤,只是肾上腺素的错,啊,GAP肯定会恨我的。)
言归正传。
和百货店的好友聊天时,她告诉我的一些数字的确很惊人(因为关系商业机密,所以不能见报),就百货零售业这块市场而言,快时尚的发展速度绝对让同行艳羡,而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想转身变成快时尚品牌的原因。
百货业的经营者看到快时尚店铺里人流如织很高兴,但是客人转了一圈迅速在店铺里埋单然后走人,他又会觉得心里别扭,这种心态很像某个在女友身上花了一大笔钱的男生却始终没有Kiss到她(鱼贯而入快时尚店铺的客人很少进百货店消费),最终遭遇女友劈腿,另觅新欢(去别家开店,业绩还比你好),或者干脆在立住脚跟之后飞了你(养熟了客人之后和你分道扬镳,去别家开店,气死你)。
所以,同质的品牌基本可以说“拜拜”,找一些快时尚不曾涉足的风格或是另类潮牌,把那些陌路黄花(我没有刻意指哪些品牌)扫地出门,赶上那已经跑了三圈半的“女友”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