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晋中将率先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
发布时间:2011-05-07 | 信息来源:山西日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迅猛发展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晋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4月26日,记者来到晋中市榆次区设施蔬菜比较集中的朱村,菜农李栓贵说:"别的地方卖菜难,我们这里不发愁,因为有了合作社。"晋中红满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已经帮他卖掉1.5万公斤西红柿,这个专业合作社每天把当地的蔬菜销往各大超市和批发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卖菜难"的问题。在晋中,像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311家。这些在广阔田野里成长起来的新型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晋中市农经办主任赵景荣说,今年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望发展到5500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
2005年,按照农民自愿选择、自主兴办、自我受益的原则,晋中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此,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晋中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十一五"时期,平均每年增加1000家,到今年3月底,入社农户已达15万户,合作社在工商局注册资金达34.5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500万元的合作社有843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25个。如今,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一批合作社呈现出纵横联合,"抱团"发展的趋势,辐射力、竞争力和推动力更加突出。榆次区锦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威锴等三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了3000头奶牛规模的联合社,制定了统一质量标准,以联合社的名义与牛奶加工集团企业进行价格谈判,最终以较大的权益实现了与伊利的合作。随后太原、吕梁、忻州等地19家合作社与之加盟。寿阳县胜利中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晋龙农机服务、华强营林、银山农副产品购销三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了胜利农业综合开发联合社,并与寿阳县科达蔬菜加工有限公司合作,为1266名社员提供技术、营销和资金服务,形成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还与全国闻名的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合作使用"乐义"品牌销售蔬菜。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的通道。太谷美园农林专业合作社实行了按资金、按劳、按地等多种分红形式,入股社员数由2006年成立时的5人增加为430人,农民户均年收入由6000元增加为1.65万元;给社员的二次分红由31万元增加为106万元,总资产由50万元增加为760万元。榆次区老树红枣合作社,最初注册登记时仅3万元,合作社员只有7户,历经3年的发展,社员规模达到400余户,并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从事红枣生产,红枣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直接为农户增收100余万元。像这样的合作社晋中有一大批。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广阔前景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成为非农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桥梁,企业与农民连接的纽带。近3年晋中市通过合作社进入农业领域的非农资金达5.6亿元。介休市农业发展园区合作社、灵石绿宝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都是煤企转入农业领域开发的典型,投资都在数千万元以上。
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推动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榆次绿辉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引导社员发展"新、优、特"品种,仅两年扩大规模1500亩,其生态农产品同时进入三家连锁超市,产品价格提高30%-50%。太谷县就有15家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商标,初步形成了太谷特色的农副产品品牌群。目前晋中有近200个合作社取得相关认证210余个,100个合作社的161个产品注册了商标。
随着一批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晋中"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蓬勃兴起。全市已形成有特色产业的村100余个,带动3万余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晋中市领导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创造,是晋中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率先发展区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扶持的同时积极帮助其规范提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今年,晋中要建设20个高标准粮食丰产方专业村、100个蔬菜专业村、20个养殖专业村、40个林果专业村、40个原料基地村、20个生态观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