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超市卖场再调查:价签全明码 促销有实价
发布时间:2011-03-26 | 信息来源:天津网
一枚小小的价签,到底能引发多大的行业震动?2月中旬,先是国内各大超市陆续统一价签,随后家电连锁企业相继对外宣布全面推进“明码实价”销售,实现价格一步到位。一个月的时间能改变什么?本报记者持续跟踪调查发现,各大超市的价签已经统一“变身”,即使促销商品的价签上也不再标注促销价,原先价格混乱的现象得到了初步改善。而在家电卖场,大件家电都是一口价,有些小家电商品还能“拿赠品说事”。
连锁超市商品价签全部统一
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市家乐福、华润万家、沃尔玛、人人乐等多家大型超市看到,因为没有“特价”、“惊爆价”等标签,貌似促销活动比以往少了很多。此外,超市商品的价签上也只标注了商品售价,不再有“原价”和“促销价”字样。价格统一之外,商品价签的颜色也全部“被统一”。多家超市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统一价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主要是为了防止类似“价签门”事件的发生。而且,各家超市对于价签的检查频率也大大提高,估计以后会一直使用统一价签。
就在大型超市统一价签的同时,在社区小型超市中,商品价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记者走访发现,在本市多家中小型超市,普通商品价签基本都是白色,而有促销的商品价签则为黄色、粉色或其他颜色,但是价签上也仅仅标注了销售价格,没有“促销”、“特价”等醒目字眼。某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统一价签之后,超市对价签的自检也变得非常严格。“以往对商品价签的检查相对固定且次数较少,现在检查和抽检次数都明显增加”。
有关专家表示,商家目前的行为可能出于怕出错、控风险,是自我规范行为。但透过“价签门”可以看出超市人员流失严重、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相关管理机制执行失控的现状。因此若想市场得到根本规范,在商家诚实经营的前提下,相应的管理规范制度更是必不可少。
八成市民核查小票
在超市出口,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结账后,都会仔细核对账单。“以前结完账我都不会这么认真对看小票,但是身边不少朋友都遭遇了商品标价和实际结账价格不一致的情况,所以现在我也多个心眼儿,仔细再核对一下。”随后,记者在家乐福真理道店采访了30余名消费者,八成以上的市民表示,自从超市价格欺诈事件被曝光后,每次购物都会对购物小票进行仔细检查。
虽然统一价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价格欺诈,但不少市民在购物时也表示,现在去超市购物,很难一眼分辨出哪些是促销商品,哪些是平价商品,感觉十分不习惯。“以前我都会尽量购买促销商品,有时购物一次能省好几十元,现在区分不出来了,挺麻烦的。”一位姓孙的大姐表示。
家电卖场大件商品不能还价
3月初,国内主流家电连锁企业相继对外宣布,将联合上游厂商改变行业定价现状,在全国连锁门店全面推进“明码实价”销售。今年3·15期间,本报记者针对30款家电商品调查发现,80%的商品在家电卖场实现了“一口价”销售,20%的商品仍在标价之外进行了返券、减现、赠礼等促销活动。
“这款冰箱现在多少钱?”“现在已经实行明码标价了,标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能还价。”在卖场实行明码实价之后,这样的场景经常会见到。记者对4个品牌的10款冰箱进行了调查,这10款冰箱都已不能还价。在记者询价时,销售人员都是要记者自己看价签。前来购买冰箱的刘先生夫妇就表示:“现在买冰箱就跟逛超市似的,标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也不用跟销售人员讨价还价了。我们也问过是否能便宜,但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除大件家用电器,数码产品还价概率也非常小。在10款手机、相机中,只有一款品牌相机能降价。在某品牌相机销售柜台,销售人员表示:“现在我们有一些活动,针对一些型号比较老的卡片机可以优惠52元。但是过了促销期后,这个价格补贴就没了。”而在其它数码产品销售柜台,都实行了明码标价。
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在小家电中,仍有三成产品可议价。在记者选定的电磁炉、饮水机等10款小家电中,都能提供赠品。其中2款产品如不要赠品可以打九折,还有一款价值1000多元的饮水机有100元返券。对此,销售人员表示:“现在小家电基本都会有赠品,如果消费者不要赠品,部分产品可以打折。但这是在顾客不要赠品的基础上,而且折扣也是固定的,与明码实价并不冲突。”
“虚标高价”已成过去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针对节日期间的促销商品,大的“爆炸签”、“优惠价签”在卖场还是存在,但是在这些价签上,却已经不再标注价格。在某家电卖场,促销牌上只显示了什么是促销商品,价格并没有标出,在商品价签上也见不到“促销价”的字眼。销售人员表示:“现在标的这个价已经是优惠价了。我们将促销牌挂起来,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告诉消费者这款产品现在有优惠,在价签上标注的价格就是优惠的价格。”
业内人士陈先生向记者表示,“虚标高价,然后打折”,可以说是家电零售行业的潜规则。进入3月以来,家电连锁渠道商主动打破行业潜规则,力求明码实价一步到位的做法,也体现出商家经营思路的转变。通常,为了冲高销售额,连锁渠道所售商品的“挂牌价”都会比较高。比如,一台液晶电视正常售价应该是6500元,但是工厂给连锁渠道商的供价是7000元,因此,在家电卖场,该款商品的实际标价就会标到7000元。但是,卖场通过促销,最低可以6500元销售该商品,由此会产生500元的“负毛利”。产品销售后,这500元的“负毛利”会由工厂再返给卖场。这种在业内称为“高开高返”的操作方式,也是连锁渠道商抬高销售业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促销期,这种高开高返的操作方式,可以为家电连锁卖场大幅抬高销售额,造就了一大批日销售额高达数千万元的超级大店。”陈先生告诉记者。
当然,对于习惯了“砍价”的消费者而言,适应“一口价”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家电卖场,甚至有一些消费者对议价遭受拒绝表示无法理解而离去。“一旦某商品在促销,但是价签上并没有标明,只有依靠销售人员去告知和解释了。”某卖场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手记
价签“被统一”营销大变革
自“价签门”事件发生后,近一个月以来,本报对超市、家电连锁卖场进行了持续性的追踪调查。我们看到的是商家自我规范的良性过程。这种规范,也为商业连锁经营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层次变革。
试想一下,当你进入一家超市后,是希望看到铺天盖地的“爆炸性”促销信息,还是希望在集中促销区找到最便宜的促销商品?显然,后者比之前的“狂轰滥炸”更容易令人接受。当然,即使你不能一下子找到最便宜的商品,但在货架周围,会有一位导购员在最短的时间出现,告诉你各种促销信息,这是不是听起来也不错?“价签门”事件后,这样的经营思路正在被一些大型超市实践着。
值得关注的是,统一价签也促使超市的营销方式更加多样化,尤其是以往单纯靠“价格敏感型”商品吸引顾客的促销行为开始发生悄然改变。“会员独享价”、“满额赠礼”、“满额返券”等促销方式,开始成为各大超市互相厮杀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