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平价商店对接 合作社可获补贴
发布时间:2011-03-01 |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
近日,有关大米镉超标、皮革奶的报道再次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有机农产品。对于众多有机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危机意味着商机。
“据我初步了解,今年将有20多家企业在广东试水有机食品经营,前期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大部分会涉及有机农业领域,前景不错。”乐活城华南区加盟经理付林畅谈行业发展。
记者详细了解目前国内有机农产品经营生产较为成熟的三种发展模式发现,高端有机产业虽前景看好,但起步依旧艰辛。
资本当道产销品牌深耕细作乐活城模式已产生利润,但前期投入高,市场占有率低
19.8元/580克(约合17元/斤)的大米,22元/斤的白菜心……北京乐活城超市有限公司设在广州丽江花园的有机健康生活馆大概50平方米,十几个种类的有机产品有序陈列着,每一种产品价格比一般超市高3-4倍。“进来的顾客基本不问价格。”乐活城广州区业务主管梁庆生说。
2002年,乐活城在北京密云县建立了22000亩有机农场基地,2006年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乐活城有机健康生活馆,2009年进入高速扩张期并一路南下攻城略地,仅在广东就设立了8家。“扩张确实快了一些。”作为见证者,付林回过头看时也感叹颇多。
乐活城主打产品有三部分:一是进口产品,占25%;二是乐活城自有品牌,农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5%,蔬菜100%来自农庄;三是国内供应商的产品。早期进口产品占60%,后来比例渐小。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客户占比35%。客户每次消费量很大,可达到150元。每个店每天有100多人,营业额每月在40万元左右。
“着力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经营最专业、最值得信赖的有机零售通路。通过自建店面和连锁加盟的方式,构筑庞大的有机终端连锁网络。”乐活城如此介绍自己。
据了解,乐活城开第一家店用了500万元,以后80万至90万元开一家店。“到目前为止,乐活城资金投入已超过2000万美元。”付林透露,今年5-6月份又会有新店在广州开张,选择加盟伙伴时,他们会劝退那些想短期快速看到高回报的合作者。
建立大型农场基地,开设有机健康生活馆,直营,加盟,扩张……从乐活城身上,我们可以看见麦当劳的影子标准、品牌、连锁。用商业的模式做农业,支撑这一切的是资本。
其实中国第一个有机食品专卖店出现在2005年,Ostore在上海开业,Ostore由美籍华人和台湾人投资的,其中销售产品完全进口,价位惊人,门店销售一直不理想。后来开始把自己的产品推到上海其他高档超市,渐渐转为经销商,2007年由于投资者分歧,Ostore以关门告终。之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陆续出现机食品店,但成功者非常少,乐活城是目前依然坚持并不断发展的一家。
“到2009年还有部分门店未盈利,如今有所盈利。”乐活城执行副总经理李彦慧不愿透露盈利的具体数据,但她表示公司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前景会越来越好。“2011-2012年度在华南地区继续扩张。”
理念先导高于现实根植生活悦意模式传播健康关键,不走产业化道路
广州俗话说,市井西关,小资东山。但身处东山的悦意有机健康生活馆店长黄林并不认为她们所经营的产品属于小资。因为租金高涨,悦意从五羊新城搬到东山口龟岗大马路快一年了。
“有钱有势住东山。”黄林感受不到东山“有钱有势”的消费群体带来的影响。“消费者还需要理念上的引导,做有机食品的人真急不来,需要沉淀。”
缺少视觉识别标志,打听起来少人知道。“与乐活城不同,我们的宗旨是实践和传播诚信、健康、快乐,并不简单为了营生。”黄林经营悦意之前在金融业打拼,另一搭档是做外贸出身,反思城市生活,追求身心和谐,她们因相同生活理念走到一起。“其中有一点在我们看来非常重要,那就是在公平价格之下进行有良知的消费,提供真正的食物,而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可以很好体现这一点。”黄林强调。
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瑞士。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这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式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
由于它超越了食品安全的诉求,推行健康农作法之外还推崇永续生活及包括身、心、灵在内的整合健康观念,外界接受程度较低,发展乏力。往往是小圈子里面的人在努力,无法产业化。
“做我们这一行没什么盈利,具体而言是95%都未盈利,但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黄林给悦意贴上了标签。悦意在圈外人看来有些自娱自乐的意味,但这一圈子里奉行的乐活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践行,也从更大层面影响着有机食品产业特别是有机农业的发展风向。
据《2009中国有机食品发展趋势报告》,目前国内有机食品消费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年家庭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有2亿人,有机食品将成为中国中产阶层,尤其沿海发达地区未来30年,消费者选购的主要食品标准品类。无论悦意、乐活城,还是高档商超有机食品的经营者,对这一点都持肯定态度。
商超直供主流渠道弱势生存东升农场模式市场分额大,但销售成本畸高
“目前连锁商超是中高端蔬菜市场的主要销售线。”东升农场区泰记农副产品公司品质经理邓元明说。与乐活城的孤独不同,连锁商超广泛存在,也是目前有机食品消费最主要的集中地。在靠近高端社区和外国人的卖场,在较高端商场及大型连锁商超,“××农场专供”有机食品专柜正不断增多。
由于中国零售市场主要被几家国际零售集团占据,他们在与供货商的谈判中处在绝对主导地位。他们向供货商收取高额的入场费,能够真正有实力向传统连锁超市供货的企业为数不多。其中,东升农场的有机蔬菜最为广东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熟知。
家乐福是国际零售集团中第一个将有机食品引入超市的零售企业。目前,在各主要城市的家乐福超市均设有有机专柜。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北京有机农庄科贸有限公司、上海崇本堂农业有限公司等市场份额大的有机公司是家乐福的最早一批供货商。
据邓元明介绍,东升农场产品供珠三角及港澳市场,同时可供出口。“平均每天供港澳地区约2吨。”至于乐活城,在华南区每天只可卖出20斤有机菜,也从另一侧面印证商超的主流地位。
据了解,有机食品种植对自然环境的水、土、空气有着特定要求,管理成本更高。“100亩农场,一年仅管理费就要600万元,最少都不能少于500万元。”邓元明说,目前有机蔬菜的消费群体不大,有机种植的成本又高,再加上高企的销售成本,有机种植往往是负回报。
“你别看超市有机菜价格高,但消费者不了解,仅销售成本一项就达零售价的70%了。我们是基于占领市场份额的考虑进驻商超,目前没有利润可言。”邓元明表示,商超高企的销售成本,已经使成本领先的东升农场不产生利润,一般的小企业更无力承担。李彦慧也认为进入商超高昂的费用让一般企业难以支撑,“我们专卖店占零售价30%-40%的运营成本都很高了!”
“我们将来用加盟店、专营店、直营店等灵活的市场销售模式运作。”惠州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正申报菜心、青瓜、瑶寨芥菜、番茄等有机认证,但在销售模式上放弃商超直供。“除了费用,四季绿担心商超直供专柜出现别人的菜,品质不好控制,对品牌形成伤害。”四季绿董事长张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