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家乐福“祸不单行” 商务部正草零购销合同规范
发布时间:2011-03-01 |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中国企业报讯(记者刘凌林/文)2010年底,零售商巨头家乐福将已经使用10年的企业口号“开心购物家乐福”改为“福到家”,但这个更给力的口号并未给家乐福带来更多“福”。相反,一个接一个的负面事件使其深陷舆论漩涡。
  
  近日,一个“征集万名员工签名抗议家乐福低工资”的帖子出现在互联网上。发帖者要求家乐福实行工资集体协商,要求涨工资。而之前媒体爆料称,家乐福卖场职工12年未能涨工资。
  
  家乐福对上述网帖一直没有做出正面回应,而这件事无疑让原本麻烦缠身的家乐福“雪上加霜”。
  
  康师傅断货门之后:麻烦接踵而至
  
  在近3个月里,让家乐福的管理层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先是“康师傅断货门”风波,接着是在全国各地爆发的“价签门”以及奶粉违规促销、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劳动用工等事件,一个接一的负面事件将家乐福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有关家乐福将于近期关闭长春、绍兴两处门店的消息也在坊间流传。
  
  一向善于处理危机事件的家乐福似乎已经没有招架之力。
  
  有媒体报道称,春节前夕,负责媒体关系维护的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因“近期不断遭受的压力”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实际上,家乐福走“背”字始于供零关系恶化。
  
  2010年12月,家乐福与康师傅由于在“进场费”和商品销售利润分配方案上未达成一致,康师傅宣布对家乐福店大规模断货。“康师傅断货门”风波使家乐福与供应商结怨很深的矛盾浮出水面,家乐福的商业模式受到质疑。
  
  祸不单行。就在人们热议家乐福与康师傅争端之际,又有媒体报道家乐福违规降价促销飞鹤奶粉。接着,家乐福又爆出价格欺诈事件。
  
  今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告称,家乐福、沃尔玛等部分超市门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行为,已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随后,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湖北、湖南、重庆、广西、云南等地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价格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分别对涉案的19家超市门店各处以法定最高额度50万元的罚款,罚款总额950万元。其中,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共计约550万元的罚款,这或为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开出的最高额度罚单。
  
  同时,家乐福中国区不得不发表声明,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愿意“给予顾客5倍于差价的赔偿”。
  
  最近,越来越多的网民纷纷“报道”自己在家乐福的“受骗”遭遇,不少网民表示,有价格欺诈行为的家乐福超市远不止被点名的这几家。
  
  记者在网上看到一位网民描述其2月24日在一家家乐福的遭遇:“今天晚上和老婆一起去石家庄家乐福柏林店购物。看中了一个多力橄榄葵花油礼盒,清清楚楚标着里面两桶油,价格99.8元。等到去收款台结账时收银员却打开礼盒,一桶一桶的计价,每桶价格为59.8元,两桶总计要收119.8元,价格相差近20元。问收银员怎么回事,收银员说不知道,我们要求收银员给我们一个解释,收银员找来了一个所谓的负责人员,这名所谓的负责人员看看直接说了一句‘不要就退货吧’。”
  
  记者来到家乐福石景山鲁谷店看到,春节期间各种醒目“促销”牌没有了,取而代之是清一色的白签,标签上主要标有产品名称、产地、价格等。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店里就统一更改了,“现在超市都很小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家乐福的“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外患”尚未平息之时,“内忧”也接连浮出水面。
  
  去年家乐福陆续关闭了大连新华绿洲店、西安小寨店、河南焦作店、佛山家天下店,最近有关长春春城店、绍兴镜湖店也将关闭的消息。
  
  与此同时,家乐福“卖场职工12年未能涨工资”的新闻见诸报端,有报道称,“家乐福上海地区超市6000名员工12年未能加薪,并且一直拖延与员工之间签订集体合同。”
  
  虽然,家乐福对此一直没有做出回应,但网上一个“要征集1万名员工签名,抗议家乐福低工资”的帖子似乎印证了媒体的说法,该贴“向全体家乐福员工紧急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勇敢地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要求工资与员工集体协商!要求涨工资!”
  
  “麻烦”缠身的家乐福正一步步陷入困局。
  
  家乐福到底怎么了?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商之一的家乐福,曾几何时是那样的风生水起,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成了其他零售企业纷纷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据了解,1995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家乐福,曾经在零售业外资排名中长期占据第一。它是最早和惟一一家在中国市场实现盈利的外资零售企业,也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
  
  家乐福在中国一枝独秀,一直维持着强势扩张的势态。即使在2009年家乐福全球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之时,家乐福在中国也依旧业绩稳定。
  
  目前,家乐福在中国内地有170多家门店。中国市场无疑已成为家乐福在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家乐福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保持强劲的扩张势头,正是得益于其“向供货商要利益”的盈利模式。
  
  家乐福通过收取高额的“进场费”,向供货商转嫁成本以及延期回款来实现盈利。有数据显示,家乐福30%至40%的收入来自进场费。
  
  一位家乐福的供货商告诉记者,家乐福的“进场费”可谓五花八门,从各种大小节日的赞助费到各种促销活动的促销费、广告费等。另外,通过延长赊款周期占用供应商的大量资金,从而达到节约了自有资金的目的。有时借款周期长达50天至60天。
  
  虽然供应商们对于零售商“雁过拔毛”式做法深恶痛绝,然而由于缺乏自有销售渠道,加上大型零售商吸引客流的强大销售能力,让供应商们难以说“不”。
  
  “由于家乐福拥有强势的渠道能力和品牌号召力,商品一旦进入家乐福,就意味着巨大的销量和强有力的品牌推广。因此,对于家乐福的压榨,绝大多数供货商选择容忍。”这位供货商说。
  
  但是,随着“康师傅断货门”的逐步曝光,康师傅强硬态度也让一直在零供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家乐福始料未及。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康师傅,让家乐福处在风口浪尖上,受到舆论广泛质疑。
  
  紧接着中粮集团、九三油脂等供应商也曝出与家乐福合作过程中存在摩擦的事实,使零供矛盾进一步激化。家乐福这种靠压榨供货商获利的盈利模式正遭到越来越多供货商的抵制。
  
  家乐福的终端优势地位,首次受到正面大规模挑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业内人士指出,曾被业界津津乐道盈利模式如果不改变,家乐福可能走进“死胡同”。
  
  实际上,家乐福这种收取“进场费”的盈利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行不通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家乐福先后被迫撤出英国、瑞士;1993年,完全退出美国零售业;2005年,退出日本、墨西哥市场;2006年,退出韩国市场;2009年,退出俄罗斯市场;2010年,出售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意大利南部、比利时等地的门店。
  
  如果说“康师傅断货门”反映出的是家乐福盈利模式造成了与供应商的矛盾,那么,价格欺诈事件则反映家乐福诚实守信经营、恪守消费者为先的社会责任的缺失。
  
  零售商这种利用其强势的地位,上吃供货商、下吃消费者,不仅损害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了企业信誉。
  
  有位叫“风中曼舞”的网民说,人们喜欢去哪家超市,不仅仅是看价格,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品质、商家的诚信、优良的服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绝对不能让顾客觉得不爽。
  
  “因为第一印象很不错,所以看着家乐福走入今天的困境真是令人扼腕。”这位网民表示,“经营理念是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不进则退。”
  
  “真没想到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也会出价格欺诈问题。”经常到家乐福购物的小王告诉记者,因为家乐福的东西全,人气也旺,所以日常购物首选家乐福。
  
  “对商品价格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觉得这样的大超市应该可以很放心。但以后到家乐福买东西得小心了。”小王说。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连不断的负面事件已经使家乐福的社会公众形象大打折扣,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度大大降低。
  
  商务部:着手起草零供购销合同规范
  
  专家认为,超市卖场的强势地位,源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威慑处罚力度不足。打造从供货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的和谐关系,需要从法律、行政、道德和行业自律的角度进行规范。
  
  “一些零售商在竞争中往往无视国家相关法律,采取低价竞争倾销的方式,以吸引消费者。”洪涛认为,家乐福出现的“价格欺诈门”,反映出企业自律的缺失和政府监管的不到位。
  
  “虽然家乐福出现的价格问题可能存在无意违法的因素,在低价促销时间过后,疏于管理,价格没有及时回位,出现价签问题。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企业自身管理上。”洪涛说,这跟企业“市场比利益更重要”的经营理念不无关系。
  
  岳成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认为,在现行价格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下,违法成本过低是造成价格欺诈现象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此次对一些地方的家乐福处以50万元的罚款,但对于每天动辄上百万元营业额的大型超市,50万元的罚款也许真的不算什么”。
  
  与此同时,相关法规明细条文的缺失也让进场费在商业领域长期存在。
  
  实际上,2006年,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来规范零供行为,但零供双方因为进场费引发纠纷的案例仍屡见不鲜。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近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零售企业征收高额进场费的做法一直饱受争议,并被指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物价。家乐福反映出的进场费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外资企业,其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业发达、服务业落后、供货商有求于大型零售商的现实。
  
  据姚坚介绍,商务部正会同行业协会,着手起草制定零供购销合同规范,希望以此解决零供关系中的突出矛盾。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