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百货等30家公司逃离楼市
发布时间:2010-12-04 |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年楼市的凄冷让房地产行业提前入冬,像合肥百货这样的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便经受了史上最严厉的资金链冲击,他们纷纷剥离旗下的地产业务,合肥百货的转让更是一波三折。这些企业逃离楼市则给力万科、恒大等大型房企一个并购的机会。万科、恒大正走在“大鱼吃小鱼”的路上。
11月20日,合肥百货由“零售”剥离地产业务变成“批发”打包转让,作价1.98亿元转让合肥拓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9.6%股权、蚌埠百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55%股权和铜陵拓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股权。而早在9月29日,合肥百货就已经分别公开挂牌转让公司和子公司的地产业务,以图逃离地产行业。
逃离地产大戏持续上演
房地产寒风凛冽,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的地产业务也“落木萧萧下”。在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剥离地产业务上面,合肥百货不是一个公司在逃离。自4月开始到目前,不完全统计就有厦门信达、金种子酒、华东医药、新希望等近30家公司发布过相关剥离地产业务的公告。
“其实杀手锏来自再融资,对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来说摆在面前的就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要么剥离地产,要么不再融资”,一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只要涉及到地产业务,再融资都是无法申报的,只有剥离地产业务之后,证监会才会审批。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本来主业就不是房地产,目前房地产遭遇调控无利可图,如果死守房地产业务,无法再融资还要投入主业资金维持,对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来说是不利的。
万科、恒大或将趁机并购
有人忧愁有人喜。在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挥泪斩马谡”的同时,房企并购良机已经出现,不少房企已经行走在并购的途中,2010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并购共完成50起,是去年的2.5倍,其中最激进的莫过于为错失2008年并购良机懊悔不已的万科,光上半年就并购了17家公司。
“非房企”上市公司剥离地产业务,无疑为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暴涨的房企提供了土地储备扩张的最好机会。毕竟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为保资金不受地产业务的影响,在土地出让价格上不敢要价太高,房企获得价廉物美的土地几率较大。申格联也认为,假若非地产主业企业挂牌转让旗下地产业务遭遇无人接盘的局面,将不得不再次打包底价出让,直至有人接盘。这就进一步推进房企并购的步伐。
但并非所有的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转让的地产业务都能顺利接盘,合肥百货就是在挂牌52天后无法顺利剥离旗下地产业务,才在11月20日重新打包转让的。“我们对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剥离的地产业务保持关注,有兴趣收购一些优质的单项目公司”,佳兆业集团首席财务官张鸿光强调“优质”两个字,而这也是房企在收购上所共同关注的。
剥离地产业务对楼市影响有限
非地产主业企业剥离地产业务,对房地产业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前确实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不管什么企业都进入房地产业,客观上加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土地资源竞争,甚至有不少地王或高价土地就是被一些非地产主业企业拿下。
不过,话又说回来,非地产主业企业是否剥离地产业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有限。这是因为,真正决定或导致房地产业是否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房地产制度、土地财政和市场机制被扭曲以及货币政策、土地政策、政府对待房地产的态度、调控房价的决心等因素,非地产主业企业是否进入或剥离地产业务并非主要因素。如果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那么,非地产主业企业进入房地产也只是其中一个经营参与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