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稳步迈向国际购物之都 开放度内地居首
发布时间:2010-06-05 |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几乎每个周末,在四环的燕莎奥特莱斯都会迎来这样一拨儿常客。他们来自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天津甚至内蒙古和东北,长途颠簸好几个小时,就为了一个目的 购物。
北京城的商业,以其海纳百川、层次丰富的独特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消费奇迹”。继2008、2009年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消费市场之后,今年1至4月,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08.5亿元,日均消费达到近16亿元。眼下,她正迈开沉稳的步伐,快步走向国际“购物之都”的新高度。
购物圈辐射环渤海
三折出售的阿玛尼,五折的杰尼亚,耐克、阿迪的运动鞋只要两三百元 北京是像小谭这样的外埠时尚小白领们的“淘宝”圣地。“每次我拿出在北京奥莱(对奥特莱斯的昵称)的 战利品 一报价,都会有好多朋友约我陪她们再来。”
燕莎奥特莱斯副总经理孟宪顺不无自豪地表示,目前商场近1/4的客流都来自京外,燕莎奥莱已经实现了“环渤海购物圈”的辐射效应。仅今年前五个月,商城接待的京外“购物团”就不下十个。
“只有一个城市的高端品牌聚集度、商品丰富度达到一定规模时,奥特莱斯才会出现。”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零售业专家洪涛说,新品上市、应季热销、换季打折、清仓处理 名品销售的这一整套“链条”,正是依靠充足的产品供应和品牌聚集而实现的。
开放度内地居首
市商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在全球前100个一线品牌中,已有90%落户北京;全球280家世界一流零售商中,已有101家入驻北京;国际百强零售商入驻率达25%。
这些数据说明,北京的零售业开放程度居内地之首。
“在全球各大排行榜上,零售业开放程度都是衡量城市商业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认为,北京商业市场“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不仅提升了购物环境,而且成为促进商业企业加速发展不断壮大的内生动因。
北京的开放还在今年找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全国特色商品集聚。今年北京举办的各地名特优新商品大集接连获得成功。对于在京购物的消费者来说,全国的“地方土特产”都唾手可得。
网购销售额占全国六成
盯紧屏幕,反复刷新,时间一到,迅速点击 “到手了!”随着一声欢呼,网购粉丝小宋的“秒杀”就大功告成了 两件纯棉衬衣,不足百元。
“北京领跑全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将超越传统商业。”北京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林亚的预测,得到了北京网店成绩的印证。
在全国网上零售十强企业中,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凡客诚品这些北京企业占了六席,销售份额占全国网购市场六成以上。《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2010》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北京市网购金额达到229亿元,分析师预测,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网购也延伸了北京老字号的商业“触角”。带来老字号的“第二春”。今年一季度,全市20家重点老字号企业的销售额、利润额和缴税额分别增长35%、20%和25%,其中16家老字号新开店铺比去年同期增加30%。
规模“达标”但商圈发展还不足
去年7月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北京入选“世界第十五大购物之都”;一个多月前,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北京购物环境竞争力仅次于香港。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达到250亿美元。北京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5200亿元人民币,约折合765亿美元,超过这一标准的两倍。
业内专家认为,北京在消费规模上已经“达标”,但北京要打造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购物天堂”,还需要时间。比如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王府井、西单、前门三大商圈是撑起“购物之都”的主干,但各自发展不够充分。如前门大街,“京味儿”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未渗透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中。而且,发达国家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目前几乎都已实现实体和网络店面“两条腿”走路,购物网站已成零售额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北京大多数百货集团的“网上商城”还处于试水阶段,应尽快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