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零售业IT建设:新的应用热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0-03-24 | 信息来源:睿商在线
  对于过去的2009,中国零售业有理由自豪,短暂的观望过后是更厚重的发力。在政储“增加城市消费”、“推动换代消费”以及“家电下乡”等经济政策的刺激下,零售业的营业额得以逆市上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先后有多家零售企业直接或间接在沪深港三地证交所上市,包括谭木匠、春天百货、家润多等。2010年随着政府刺激消费政策的延续,零售业也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所谓“一荣俱荣”,零售企业业绩飘红的利好也传导给了产业链上的IT产品供应商们,在他们看来,零售这个“穷”行业,现在也越来越有搞头了。 

  多业态并存对信息化要求高 

  与其他行业相比,零售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较强,稍有规模的零售企业,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经营手段,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将无法营业,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信息系统,业务的处理、财务,以及各种管理信息都无法再回到手工处理状态。 

  2004年中国零售业向外资开放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零售业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上市企业的增多,信息化成为零售企业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的,而且对信息化的功能和所能提供支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零售业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将各个细节管理起来,有了信息化可以将细节做得更好,更透明,添补了运营过程中的漏洞。”东方家园首席运营官栾熙忠表示。 

  这个细节是指在运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科学技术辅助提高效率,比如空间管理、品位管理,当然还有一些细微的环节,现在其实不少专业的细节在软件上还属于空白点。“像家居出租这类的软件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先例,需要我们自己摸索。” 栾熙忠如是说。 

  零售业的多业态并存且商品品类繁多的特点,使其业务管理变得复杂。目前中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大致分为8种: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财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像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业态,也是国外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后带来的新业态。 

  中国零售业过去旧有的一些业态也在发生着较大转变:比如传统的百货开始向主题百货、单体经营开始向连锁经营转变,呈现出了多业态并存的局面。这样的一种格局是必须以信息化为支撑的。 

  但零售业又是一个微利行业,虽然他们对信息化需求还算迫切,但实际投入的金额却并不高,处于行业的中下游水平。据统计,大多数国内零售业在IT上投资只占其收入的2.9%,而金融银行则在IT上花掉其收入的7.7%。这也是为什么很多IT人认为做零售业的IT供应商,很难挣到钱,利润被压得很低的原因。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零售业的信息化是从前台推向后台,而其他大多数行业是从后往前推。现在大多数零售企业都形成了形散神也散的一大堆前台和后台应用系统,面临系统集成或更换平台的重要任务。据刘坤介绍,他们今年就将业务重点放在了零售业的集成一体化和集团管控上。“我们现在就集团管控的一些思路和一些零售企业聊过之后,他们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刘坤说。 

  国内外企业IT投入的差别 

  在零售业,从资本角度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企业:一是外资;二是国有企业;三是民营企业。外资进入中国后,首先便将总部的应用系统复制到中国,他们在IT上的投入高于中国本土零售业10倍以上。国有企业在信息化也花了很多功夫,但系统基本是按业务发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并没有整体的IT规划;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就是千差万别了,投入的多与少取决于老板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 

  现在看来,国内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上还没有完全认同持续投入的概念,不少是将必须的系统购买完之后,就告一段落。据了解,东方家园在今年更换大平台之前,旧有的系统就使用了10年,这10年间几乎没有做过任何的系统升级和重建。像东方家园这样信息化走到一定阶段就止步不前的企业在零售业普遍存在。“其实零售企业在IT上的投入不完全是资金问题,关键是看值不值。” 栾熙忠说。 

  IT投入值不值与市场发展有关 

  2008年日本“味千拉面”投入上千万做信息化系统,这个数字对于国内的零售企业是个天文数字。在中国零售企业中投入到这个数字的寥寥可数。国内企业一般不希望在发展前期就背上沉重的投资包袱,为赢利带来不利因素,一般是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后才加大IT技术的投入,这样就降低了发展初期投入的高成本风险。而国外的企业进入中国后,其实还是按照国外的经营思维来套中国市场,这样的投资思维在国外是没有问题的,但在中国就是一个短期决策与长期视野的关系。 

  其实现在零售业在IT上的投资都要做出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就是要短期利益即生存,还是要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做个长期投资。外资企业不假思索地做了长期投资,但国内的零售企业大多在投资人异常的压力下选择了短期利益,这也是与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有关。 

  “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虽然可以说激烈,但还没到白热化的程度。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因而国内零售业粗放式的经营他们也可以接受,在这样的市场情形下,经营质量还没有成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因而低成本运营的国内企业反而有了更多的腾挪的余地,不至于被高成本和资金链压跨。”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如国外企业,但在中国市场依然不会对他们同台竞争造成太多不利影响。  

  “现在到底是抓VIP客户还是大众,是很多零售企业在考虑的问题。”栾熙忠说。在他看来,零售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到没到这个阶段。这两个结果在具体执行上就有很大差别,如果看重VIP客户,就必须上系统来支撑。反之以大众为主,则依然以价格为主。 

  2004年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像沃尔玛、家乐福、普尔斯马特、华堂、宜家、百安居、万客隆、7-eleven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新的业态,也让中国零售企业看到了他们精细的管理思路。于是不少中国的零售企业开始模仿外资企业宽敞明亮的店面设计,以及装潢风格。好邻居就是模仿7-eleven,有意思的是从外观上确实很像,但国内很多的模仿秀们在细节管理上没有学得太像,或是没有花功夫去学,甚至有人认为这些东西现在还没到学的时候。 

  “我们家那个小区不到半年时间,就新开了3家好邻居的店。”一个朋友告诉记者说,她说的是一个小区,由此可见,对于好邻居这些新的零售业新兵他们现在将更多的利润放在了外延式扩张上,而不强求在细节上与外资企业比拼,因为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对于店面管理的细微差别尚不敏感,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价格因素,尤其是超市和便利店。这也是为什么不少零售业的信息化一次性投入之后就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因为企业的成长最终还是要看利润,如何抓住利润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每个人都知道IT对企业经营很重要,但是对于零售企业的CEO们来说,他们必须面对成本压力,必须考虑投入了多少钱,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是有多大的回报。因此,CIO一定要把IT投入与产出这笔账算给CEO,让他了解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新的应用热点在哪里? 

  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中国零售行业信息化需求将是2009年信息化需求的延续和深化。门店扩张、供应链协同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将成为零售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方向。在刘坤看来,还需要加上一个集团一体化和集团管控。 

  不过在栾熙忠看来,大的方向没错,但这些问题并不见得是现阶段零售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因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到工作日程上来。“开新店是必须要上系统的,但只是系统的复制,不是新的应用,投入也不会很大。供应链可以分为外围和内部,即使内部做得再好,外部不做不好也没有太大用处,而中国现在还必要谈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应该做,但其实中国客户的忠诚度很差,做与不做都是很多零售企业思考的问题。”栾熙忠说。 

  长益科技总经理宋清在零售行业信息化上已经耕耘了十多年,对零售业的信息化十分了解。在他看来,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其应用热点也是不同的。“百货商场、专卖店现在有70%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系统的建设。”宋清说。 

  高端市场对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客户的购买行为都有数据分析,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利润空间来支撑他们为客户提供深度服务,但国内的超市依然是以抓促销和价格为主。“超市是低端市场,以价格竞争为主,因而超市现在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宋清如是说。 

  供应链是零售业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国内的零售企业还鲜有涉及到这个层面。国外企业对供应链的掌控更好一些,因而在产品质量的把控以及供应商的管理上更为合理。这是中国零售业未来必然要走的一个方向,但短时间内很难提上日程。 

  相比之下,集团管控则显得更务实一些,中央集权的管理结构可以使企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分布式的管理架构则在效率上大打折扣。但问题在于企业的集权管理将面临各方面的阻力,因而推动的过程会相对缓慢。 

  IT供应商挣钱不易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随着零售业被看好,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近两年,国外硬件和软件厂商开始加速进入我国零售行业,但零售业的IT供应商一直处于挣钱难的状态。“他们不给我们利润,这单还做吗?”一名销售问老板。老板回答:“还是做吧,冲冲业绩也好。”这是一家零售业IT供应商员工与老板之间的一段对白,他们做完一单有时甚至见不到利润。 

  据了解,现在只要是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或有外资背景的公司都会将外资的方案纳入进来,或是打算IPO的企业都是如此,其实这对国内的ISV是不利的,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在银行业,一家银行就足以养活一个规模数亿元的IT方案提供商,但在零售业,却不可能如此。在零售业硬件,包括小型机以及POS机,IBM占有绝大的市场份额,是其他竞争者难以匹敌的。虽然现在也有一些新的进入者,像NEC这些厂商加入,但在硬件领域还是难以撼动IBM的领导地位。软件领域排名靠前的提供商有富基融通、长益科技、海鼎、SAP、用友等。 

  在零售行业,ISV无非有三种命运:一是争取成为头三名;二是在细分市场做第一名;三是被整合掉,或被迫关门。现在零售企业的集中度不高,近两年并购和重组的增多就意味着,大量的小而弱的IT供应商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甚至难逃死亡的厄运。 

  但是随着中国零售企业逐渐做大做强,尤其是一些领先的零售企业上市融资之后,一些跨国企业也开始迫不及待地往里面杀。比如甲骨文就在全球市场收购了包括Retek、ProfitLogic在内的4家零售软件公司,零售业IT竞争态度也变得更为严峻。 
  
  区域市场成为IT供应商角逐热点 

  2009年零售行业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外资超市开始重点开拓二三线城市,并利用目前开店成本较低的机遇加速扩张。其中,家乐福2009年就新开了28家,超过2008年22家的开店速度;而沃尔玛2009年仅1月就新开了17家店,已经接近2008年全年20家的水平,而且多分布在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从区域分布看,二三线城市的销售增幅快于一线城市的情况较为普遍。 

  跟着客户“下沉”,成为2010年零售业ISV的重要战略。 

  (作者:曹玫)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