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促销是“馅饼”还是“陷阱”?
发布时间:2010-02-17 | 信息来源:南阳网
2010年的春节假期里,记者在广东东莞发现,看似优惠的各种促销活动,其实也存在不少消费陷阱。为此记者特地走访了东莞的不少商场、超市和零售铺位,介绍市场上的各式促销方式,究竟怎样才能识别出促销活动中的“陷阱”和“馅饼”呢?记者认为要认清促销方式,因为促销方式的折扣也都相对比较“模糊”,往往计算起来的折扣要远低于表面所看到的,所以购买时需要先“精打细算”一番。
促销方式:直接打折
相比花样众多的促销名堂,简单明了的打折往往最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此今年不少商家也采取这种明折明扣的方式。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商店都是直接打出“全店五折”或是开辟打折专区,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国内或国际品牌。而有些商家直接打折能够一眼就看出优惠幅度,特别是不少商家还推出1折、3折这样的低折扣,所以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专业人士支招:“货比三家”捞实惠
直接打折虽一目了然,不过业内人士就提醒消費者要谨防一些不良商家“先提价再打折”的陷阱,这样的商品实际上不仅没有优惠,甚至还可能会更贵。建议消费者应该先货比三家,特别是对同样类型或档次的商品,一方面要掌握商品更准确的价格,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折扣力度大的商家购物,以得到更多实惠。
促销方式:“满钱送钱”、“加钱送钱”
除了直接打折,还有不少商家还喜欢使用“满200元送100元”、“加200元送400元”等促销方式,目的就是通过“送钱”来吸引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
记者发现,这种促销主要是以现金抵用券形式送出去,不过对于这种抵用券的使用条件却比较苛刻。例如有些商家不仅规定了消费期限,还规定不能单独抵用,只有在购买第二件商品时才能使用,结果不少市民为了不“浪费”这张抵用券而只好额外再购买其他商品。
专业人士支招:朋友“拼购”揾着数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满钱送钱”的促销方式,消费者一不留神就很容易陷入循环购物的怪圈,可能买回一些并不需要的商品,因为只有进行二次消费花掉礼金,才能真正享受到商家的优惠。所以建议各位消费者不妨采用“拼买”的策略,几个朋友一起购买,既达到一定的消费总额,又可以各取所需,而分担起来的单价也相对比较划算。
促销方式:满钱减钱
“满钱送钱”的促销方式固然有效,但对于购物总量不多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仍然不大。于是不少商家开始用起“满200元减100元”、“满100元省60元”等“满钱减钱”的促销方式。
记者采访发现,相比于“满钱送钱”来说,这种“满钱减钱”的方式显然更加实在。“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减少费用,而不是送个抵用券让你再次消费。”行家表示这样可以避免消费者被“误导”二次消费。
不过记者发现,相比于直接打折,“满钱减钱”的折扣显得有点模糊。例如一商店打出“满200减100”,但记者发现不少商品的价格都是190元或是390元,即消费者想买刚好消费200元然后可以降100元的机会并不大。
专业人士支招:“精打细算”防模糊
对于“满钱减钱”,最大的陷阱可能就在于折头上。例如不少消费者看到“满200元减100元”就认为是打五折,但其实往往不然。因为多数商品价格不是200元倍数,消费者往往需要消费超过300元才能“满200”,这样算来折扣其实远没有五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