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品陈旧价高质次 海口超市进口食品遇冷场
发布时间:2009-11-17 | 信息来源:海南日报
货品陈旧 价高质次
超市进口食品遭遇“冷场”
价格高于国内品牌数倍的丹麦曲奇,找不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日本野甘山楂,这是记者今天在椰城部分商场、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区看到的情形。面对价格偏高、货品陈旧、鱼龙混杂的进口食品,海口消费者还是看的多买的少。
进口食品少人问津
随着这几年外资大卖场涌入海口市场,各种进口食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有些超市还专门开设进口食品专区,由于这些产品的“洋身份”,使得其价格均比同类国内食品高出许多,消费者鲜有问津。
在海口明珠路一家超市,记者看到这里销售的进口食品有沙拉酱、罐头、橄榄油、巧克力、咖啡、曲奇等。一盒小包装的丹麦曲奇售价17元,一包韩国杏仁饼干17元,就连一瓶进口的矿泉水都得卖5块钱。记者比较了一下,这些进口食品的价格比同类国内产品贵了近20%至40%左右。
与卖场内其他区域相比,记者注意到,进口食品的货架前客流明显稀少。偶尔有顾客出于好奇拿起商品,待看清价格后大都又放回原位。
由于进口食品价格高昂,使得购买者较少,一些卖场进口食品长时间卖不出去,进口食品新鲜度不如国产商品,也吓跑了一些顾客。
当初海口一些外资超市进入海口市场时,满怀信心地在卖场显要位置设立了进口食品专区,然经过市场“印证”后,不得不转变经营策略,将好位置留给了更好销的商品,将进口食品“挤进”卖场的角落。
进口食品也有假“洋货”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包装上满是“洋文”、价格高出同类产品数倍,无疑就是进口商品的两大特征。但也有一些消费者反映,他们曾在一些超市的进口食品货架上,买到假“洋货”。
记者今天采访海口多家超市、商场后了解到,这种进口专柜“掺水”的现象确实存在。如海口一家商场内设的进口食品专区内,进口食品专柜的货架上各类高档食品琳琅满目,乍看上去还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但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很多商品其实并非真正“洋货”。如该店内销售的日本野乌梅、橄榄等,虽然标榜是日本进口食品,但产地上却又写着广东汕头市。该店内销售的进口饼干、糖果等都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曾对海口进口食品进行过检查,发现海口部分超市、商场进口食品普遍存在中文标签不规范或没有中文标签等问题。
相关人士提醒,不要简单地认为价格高有“洋文”的就一定是进口食品,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一定要看清是否有中文标签,查看中文标签的原产地和经销商等相关信息,以免买到质次价高的假“洋货”。
( 记者 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