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厦门首现专卖“义乌小商品”的连锁超市
发布时间:2009-07-27 | 信息来源:福建日报
  一家专卖“义乌小商品”的“连锁超市,日前悄然出现在厦门。  

  2元的批发价、6元的销售价,被称为世界上最廉价的“义乌小商品”,仅经过义乌—厦门这一直销环节,不少商品就可截获数倍利润。 

  记者调查发现,小摊贩的合法化预期或催生小商品的大商机;而占据厦门小商品销售半壁江山的“义乌小商品”供销环节的变脸,对潜在商机或是一种提前反应。 

  “X元店”变脸 

  厦门首现 “义乌小商品”连锁超市 

  在厦门摸爬滚打十余年的温州商人潘克峰,终于当上了老板。 

  潘克峰原本在厦经营并不起眼的 “2元店”,是在厦门成千上万个义乌小商品涉足者中毫不起眼的一员。 

  因“X元”店出于价格限制难以扩容及区分产品,且过于低端让消费者审美疲劳。为使更多的义乌小商品名正言顺地入店,潘克峰决意将店更名为 “义乌小商品直销超市”,销售价格从2毛钱到400元不等的数千款商品。 

  “就是将一些市民常用的小商品,从义乌批发过来,并改变之前在市场上分散零售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把它集合成专卖店。”潘的爱人郭女士亲自把守一家位于莲坂的主力店,她表示,直销超市就是要集合在各个档次“X元”店里热销的小商品。 

  在郭所称的两家位于厦禾路沿线繁华地带的主力店内,虽装满数千款产品,却几乎没任何装修。“闹市区并不宽敞的店面月租就上万元,比如,一件标价2.5元的商品,往往进货成本只有1元,分摊店租、雇员等开店成本也要1元,然后商家再赚5毛钱。”潘称,如此简陋是基于小商品薄利多销的成本考虑。 

  出乎潘意料的是,作为“厦门首家义乌小商品直销连锁超市”,试营业以来,效果良好,每家小商品超市的月净利都可望上万元。 

  跳过“义乌批发市场” 

  厦门二级批发商直接找厂家进货 

  转型的并非只有零售终端,记者调查发现,出于缩短供销链的考量,厦门经销商正试图摆脱对义乌批发市场的依赖。 

  “在厦门市场上出现的小商品,多数来自义乌。”经营礼品批发的陈先生,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到义乌进货。他介绍,最低“一箱产品”起批发,这几乎是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内的潜规则。 

  据了解,以前日用品店、地摊等经营户只是小量批发的散户,基于出差费用以及货运 (货运一般为0.5元/斤)成本等考虑,到义乌直接进货划不来。因此,厦门逐渐出现了“二级”批发市场,即专门到义乌规模批发小商品来厦做二级经销,其中又以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最具规模。 

  颜世林是这一市场最大的经营户之一。颜称,义乌的小商品至少为批发市场贡献一半以上的货源,也占据厦门小商品市场半壁江山。 

  “扣除开店成本,我们一般加价20%,其中约5%用于抵消客户的退货损失。”颜世林透露,从义乌进货,批发价只有上涨30%—40%才有利润可言。 

  但眼下,义乌的批发市场、从业人员不断膨胀,多手“倒卖”现象流行:很难找到厂家设在义乌的直销店,很多批发商都是从各地进货(不乏来自漳州、厦门的厂家)后运到义乌、再运到批发地,小商品经这么一来回折腾,其实已是第二手、第三手货,且几番加价。 

  与此同时,浙江等地网店高度发达,因其无需“店租”,售价逼近义乌批发市场的批发价而吸引了不少散户。网购降低了散户对二级市场的依赖,给类似颜这样的二级批发商带来一定压力。 

  如今,“义乌—厦门”的批货模式已悄然生变。“为了降低批发成本,公司已改变策略,即避开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直接找厂家进货。”颜世林透露,“我们经过统计,找厂家进货,比到义乌进货整体要便宜10%左右。”二级批发市场某种程度上,最后也就这10%纯利。 

  记者了解到,避开义乌大市场的批货模式,正在被厦门的经销商效仿。 

  商机 

  摊贩合法化 

  或催生小商品大机遇 

  事实上,相当份额的小商品,是通过小摊贩等进入消费者手中。“可能会占到4成左右”,颜世林预估。原本很多摊贩担心摆摊不能长久,不敢大量批货,这使得进货成本偏高,“很多摊贩在岛外,来回一趟,也就批发个一千多元,频繁批发”。 

  但现在,厦门开始试点摊贩挂牌上岗后,摊贩有望“合法化”。这在相关业者看来,使得类似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样的二级经销商,免费获得了大量有效的下游渠道。“为此,我们正在专门批发一些物品,拟供小摊贩采购”,有业者表示,现在厦门仅集美一街道,就试点500个小摊贩,未来小摊贩试点可能上万个。这将催生巨大的批发商机。 

  潘克峰同样看好这一商机,他向记者坦言,高额的店租 (有时占到小商品售价近半)使得小商品售价居高不下,但几乎零店租的小摊贩将拉低这一成本,进而降低零售价,如何整合资源,抢夺这一商机正是他在考虑的。 

  (福建日报 记者 易福进 实习生 陈维丽) 



  相关新闻 

  山寨产品潜伏 以次充好获取暴利 

  记者调查发现,从类似厦门二级经销商批发出去的小商品,再经过第三级经销时,长期蔓延着“以次充好”获取暴利的乱象。 

  以“手压手电筒”这一热销的小商品为例,在网店、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上述“义乌小商品直销超市”、普通商店、大超市等均有销售,价格却相差近10倍。 

  在网店的批发价在2元-3元;在海峡小商品市场内,批发价也在3元左右;在“义乌小商品直销超市”内,直接标价6元;在莲坂一精品店内,售价为10元;而一品牌超市内,售价甚至高达19.9元。 

  “就这种商品,还有两元以下的呢?”同样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批发玉器、饰品的冯继伟称:事实上,同一个手电筒,材质成本相差就好几倍;由于小商品多数没有品牌,现在一些山寨厂家,你出多少价,他就生产多少钱的商品给你,手段无非是偷工减料。 

  “暴利其实就出在这”,冯继伟认为,大家都在谈论山寨手机,其实山寨小商品更多,外表酷似品质相差悬殊;而不少终端销售商,习惯买次品充当高价精品,而消费者很难辨识,成了高价的“牺牲品”。 

  “部分热销的新产品,消费者对价格往往没感觉,确实存在数倍的利润。”潘克峰坦言,没有任何的统一定价标准,这正是经营小商品诱惑所在,也是困局所在。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