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联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双数增长
发布时间:2009-07-24 | 信息来源:上海商报
宏观经济政策在消费领域产生一定积极效果
记者昨日从百联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百联集团的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5.2%,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53.9%和53.6%。业内人士认为,百联集团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或多或少体现了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在消费领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外贸转内销销售2000多万
据介绍,百联集团今年上半年面对消费需求增速大幅回落、CPI与PPI持续负增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不利因素,以“促消费,保增长”为首要任务,贯彻落实多项保增长措施,上半年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百联集团充分发挥零售网络和分销渠道的优势,强化商品采购创新,丰富商品结构,促进消费需求。推进“农超对接”,先后组织湖北、崇明、奉贤等地特色农副商品展,首份与湖北3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下的订单就突破千万元。选择合适地区建立家禽、果蔬、生鲜等基地,加大源头采购,减少中间环节;积极参与“内外贸对接”工作,赴广州、深圳、东莞三地组织采购外贸商品,促进外贸商品转内销,实现销售2000多万元;主动开拓“进口商品市场对接”,派团赴日本、欧洲、中国台湾等地,通过国外战略联盟者的渠道引进境外商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
上半年,百联集团在积极应对价格战的同时,加强营销创新,以节兴市,无节造势,特色营销活动推陈出新,节日营销、世博营销、服务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等方式多管齐下,取得良好效果。统一策划和组织了“激情迎世博,精彩在百联”等主题营销以及百联“旅游节”、“香水节”、“服装节”、“皮具节”等一系列特色营销,形式活泼新颖,内容丰富多彩,“首届旅游节”期间参加活动门店销售规模同比上升8.23%;“五一”小黄金周3天,百联集团部分零售企业实现零售6.07亿元,零售总额占市商务委抽样调查统计总额的25.9%,再创历史新高。
时刻关注政策抢抓机遇
百联集团时刻关注政策实施,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认真研读相关政策,抢抓机遇。百联集团下属86个“家电下乡销售指定门店”,推出多项优惠促销活动和售后保障措施,实现企业销售有增长、农民真正得实惠的双赢局面,家电销售同比上升129%;6月1日《上海市鼓励老旧汽车淘汰更新补贴暂行办法》出台后,物贸股份下属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成立专门机构,10天内就成功受理了上海“旧车换新”的首单业务。
百联集团上半年还积极推进了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东方商厦淮海店年初开业,百联油库如期投入营运,金山购物中心动工,重庆上海城项目争取年内开业。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化对手为联手,共同开发国内市场。百联集团与加拿大亿万豪剑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第一个合作经营管理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与法国老佛爷集团在商品采购、经营管理交流等合作已经开始。
百联集团深入开展强店战略,着力推进业态总部建设,加大集约采购力度,完善连锁机制,强化加盟、选址等管理,抓好店长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并以迎世博为契机,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产、运、销安全监管保障机制,树立放心安全、诚信负责的企业形象,同时广泛开展员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进一步优化重点商圈100家门店迎世博形象,组建100名优质服务督导员队伍,招募1000名志愿者,以此强化岗位服务技能,加强门店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温馨舒适购物氛围,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质量和水平。
加快同类业务整合
百联集团今年6月底正式启动了联华、华联两大超市的重组整合工作,着手解决超商资产、业务整合问题,这将有利于供应商、商品组合和生鲜经营基地等多方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集团超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按照精干主业、剥离辅业的要求,百联集团进一步加快了同类业务的整合,着力解决上市公司同业竞争问题;成立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集中管理非主业业务,加大辅业剥离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超商、综合百货、生产资料贸易”三大核心业务和“商业置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三大培育业务。
百联集团积极推进外部董事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集团管控模式,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强激励、硬约束”的机制,形成选人用人的良好环境。切实强化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内部投资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加大资金集约力度,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审慎安排资金使用,充分利用资金预警系统的信息,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监控;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监控和管理,重点关注采购代理、大宗商品贸易等业务。
(记者 叶松 见习记者 叶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