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在中国的节流妙招
发布时间:2009-04-25 |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面在中国继续铺设新店,一面希望通过分流近千名经理而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沃尔玛此举褒贬不一。
在公众压力下,沃尔玛原本希望通过“组织架构优化计划”提高效率、缩减开支,现在要调整原有计划,日前表示暂时不要求员工“三选一”,也不对留守经理们降职降薪。但公司表示这只是细节上的调整,不会停止“架构优化计划”。
架构优化
4月11日晚,沃尔玛一些地区的经理们意外接到了公司人力资源部通知——由于公司2009年推出新店建设和组织架构优化计划,涉及员工可以从三种方式中做出选择:调到外地新开门店;可以继续留在沃尔玛,但要降职、降薪;前两项都不同意则主动申请离职。
此方案一出,即在各地员工中激起千层浪。一位沃尔玛深圳总部员工表示,自己在公司工作多年,千辛万苦在深圳买房安家,调去外地让人难以接受,留在本地又要降薪、降职,他觉得公司是要“换个方式”裁掉自己。
其后,沃尔玛员工诉诸各地总工会,进而引起中华全国总工会关注。沃尔玛一位内部高层人士透露,面对压力,公司适时改变了方向,目前营运系统的结构优化已经暂停。
据悉,沃尔玛中国区总裁陈耀昌日前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长信里,陈向员工致歉,宣布暂停结构优化,表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要以人为本。
沃尔玛方面表示,公司此次做出的人员分流主要是因为组织架构要从原有的5层管理架构减少为4层,第四个层级的经理被减掉。
沃尔玛门店管理层架构有店长、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3个级别,在中国则包括了5层:店总、常务副总、副总、经理、主管。一般1个门店是按照1名店总、1名常务副总、4名副总、6-10名经理及约10名主管的结构配置。
沃尔玛中国区公共关系主任陈璐表示,此次架构优化计划只在沃尔玛中国推行,沃尔玛控股35%的好又多没有涉及。她说,沃尔玛目前在中国开有140多家门店,覆盖75个城市,以每个店6-10名经理计算,此次架构调整涉及的经理层有近千人。
沃尔玛中国区公关总监董玉国表示,公司不会停止架构优化计划,目前主要是细节方面做了调整,但按照结构优化计划,职位会有所下调。
据悉,在沃尔玛超市,经理主要协助副总负责基层管理。“基层管理层承担了日常大量管理事务,经理级别负责商品的陈列、DIY等。一般经理做好陈列计划,各部门主管带领员工实施计划,员工不会主动做事的。”
成本控制
董玉国表示,架构优化计划由中国区自行推出,“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决定”,从数月前已开始进行这项计划。
本报从沃尔玛员工处获悉,大约从2008年11月公司一些迹象显示在对经理层减员。在深圳某沃尔玛超市原有10名经理,如今只剩下6名,今年初沃尔玛压缩了4个岗位。员工称,被压缩中一部分是公司要求转做员工而不同意,就自动辞职,这在沃尔玛内部被称为“自然流失”。
“经理自然流失之后,就把几个部门合并到一起(管理),以前非食品有个专门管婴儿用品的经理现在没有了,合并到服装部去了,索赔部的经理也没有了。”上述员工表示,沃尔玛有十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编码。原来01(散装食品部门)和92(柴米油盐、包装食品部门)各有一个经理,现在就只有一个了,但还有两个主管。
“从新总裁上来,就一直在慢慢缩减人员。”上述员工表示。
董玉国表示,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时,零售还是个新概念,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员缺乏,公司一方面要保持高标准管理,一方面需要培养人才,因而在组织架构体系上采用了5层管理体系。
他表示,这种体系为沃尔玛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沃尔玛不仅实现了高标准管理,还储备了大批管理人才,现在在沃尔玛中国的所有商场,从上到下都是中国管理。但国内很多零售企业均采用四级,甚至三级的管理体系,沃尔玛需要与时俱进,这次架构调整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