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下发通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6月1日起,超市、商场等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
此举旨在避免购物袋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新闻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
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这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中所做的规定。
按照此规定,以后顾客购物要么自己带菜篮或布袋,要么花钱买塑料购物袋。顾客能否接受这样的规定?沈阳的超市、商场将会对此做出怎样的反应?昨晚,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超市塑料袋其实不免费
辽宁省环保局的统计显示,在沈阳,一般的大型超市每天平均使用塑料袋3万只,成本在3000元左右。沈阳市环保部门的数据表明,沈阳每年消耗塑料方便袋约30亿只,市民每年要为这些塑料方便袋支付6000多万元。
表面上是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是否真的“免费”呢?实际上,目前各超市以免费形式提供塑料袋,但其费用实际已计入商家的经营成本中,塑料袋的成本摊到了每一件商品的价格上,最终还是由顾客埋单。
家乐福沈阳地区公共事务经理周玉萍表示,家乐福一个店每个月在塑料袋上的花费最少要在七八千元。
三经街上,24小时营业的信盟超市的收银员说:“现在每天至少得用200多个塑料购物袋,这些也都是有成本的。”
商家顾客都说“是好事”
家乐福沈阳地区公共事务经理周玉萍表示,家乐福支持这项规定。“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费用,顾客开始可能会不适应,但慢慢就会好了。”
为了提倡环保购物,从2007年9月开始,家乐福已经在推广环保购物袋了。环保购物袋是布制的,可以反复使用,有各种款式供顾客选择。“售价是4.9元一个,买满68元加2元就可以赠送一个。”周玉萍说,现在环保购物袋的市场越来越好,现在每个店每个月平均能卖出二三十个,多的时候可达到50多个,“顾客在慢慢接受环保购物袋”。
信盟超市的收银员对这个规定也表示支持,认为既环保又可以节省超市成本,但她同时也表示担心:“就怕顾客不理解,以前买东西给购物袋都习惯了。”
一位正在超市购物的陈先生对此表示理解,“节约能源,这是好事。”
但市民张女士觉得如果不免费给塑料袋会不方便,“现在家里装垃圾什么的用的都是超市、市场给的塑料袋,离不开塑料袋呀。一下子不免费给了,肯定接受不了。”
超市有偿提供塑料袋
其实,在《通知》下发之前,沈阳已经有一家超市在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袋制度。麦德龙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就以小袋0.3元/个,大袋0.5元/个的价格销售。同时,也免费提供一些商品拆包后的包装箱供消费者使用。
麦德龙超市已经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几年了,超市方面表示,一方面是出于环保考虑;另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虑。该超市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制度已经被顾客所接受。
(范欣 王月宏 张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