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疯狂
其实,超级大鳄沃尔玛的亮相可视为大卖场抢滩常州的收官之作。在此之前,大卖场在常已有2波“跑马圈地”的扩张。
上世纪90年代末,华联吉买盛与大润发携手登场,打破了由时代超市“一家独大”的格局。紧随其后的是,湖塘乐购与好又多同台登场。此后
,众卖场间虽有局部性的圈地战爆发,但参与者均仅限于以上诸家之内,整个市场的格局相对稳定。
2004年起,外资卖场大鳄突袭龙城,麦德龙、欧尚、沃尔玛等国际知名连锁卖场相继高调宣布进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相较过去,这几年可视为大卖场的第三波布点攻势,但势头却远远超过前面2次,因为现在来的都是‘大块头’。”
的确,论经营规模、商品采购优势,现存的台资、中资卖场无法与之同日而语。因为之前他们的布点原则是,在真正实力雄厚的外资大卖场进驻中等城市前抢占市场空间。
“现在,能与之衡量的卖场,估计只有他们自己。”某卖场老总感叹。在他看来,常州大卖场白热化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
渗透式挤压
一般来讲,大卖场选址,半径大致在3-5公里、常住人口20-30万的商圈。按此测算,城区的市场容量约在4-6家大卖场。
但就现在的布点情况来看,中心区有乐购、沃尔玛,新北有麦德龙、每家玛,城南有欧尚,再加上原先的大润发、时代、好又多、农工商等,不大的常州城已略显拥挤。市经贸委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在大卖场的引进上将有所控制,在对象的选择将以高水平卖场为主,同质化的普通卖场已趋于饱和。
虽说与欧尚、麦德龙、沃尔玛存在不少差距,可原先进常的台资、中资卖场早已抢占了城市的“金角银边”,尽得“地利”。不过,外资大鳄也是有备而来。沃尔玛选择的是“中心区空降”,集中所有资源,抢占最好的地段;欧尚则是见缝插针、北部、南部、西部遍地开花,麦德龙也是倾其之力盘踞新北。
“他们的目标相当明确,先占其一点,然后层层渗透,进而瓜分市场。”业内人士说。就这一点,沃尔玛营运副总监向国荣表示,选择常州是因为这里的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需求渐强,希望在这能够获得一个满意的销售业绩。至于开设分店的数量,他们将根据常州顾客的需求考虑。
沃尔玛的发言,含义不言自明。不少嗅觉敏锐的市场人士表示,众卖场交叉客源的争夺加剧是必然之举,有人会倒下,也有人会更强。
搏杀刚刚开始
沃尔玛尘埃落定,有业内人士视为卖场抢滩的尾声,近身搏杀战的序曲。众卖场布局雏形乍现,采购、配送体系到位,大卖场之间的搏杀游戏就此真正开始。
价格上的优势不必多述,但外资大鳄最具竞争的优势是,凭借强大的全球物流配送网络,以批量的方式大量上柜新品,这是以前常州市场上闻所未闻的。诸如海南的芒果、山东的苹果、深海的鱼类……“仅仅3天,各地的特色产品即可从农庄运进卖场。”向国荣说。因为在采购比重上,外资大鳄的全球采购比重更大,商品的选择更大。
此外,严格的内部把关制度,这是许多中小卖场难以比及的。在沃尔玛,蔬菜柜前赫然贴着该柜蔬菜的产地、包装公司、农药检测数据……如此过硬的服务,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聚集固定消费群,“他们的内部标准流程甚至比国家标准还苛刻,很少发生退货等问题。”
对于市民而言,卖场竞争是件大好事。显而易见,竞争会给购物带来实惠,并最终将回到服务的层面上来。现在,卖场贴身搏杀的序幕已经拉开,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