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强势的卖场遭遇强势的供货商,冲突的动静也不同凡响。
近日,郑州蒙牛公司与郑州家乐福超市因“摊派月饼”引发一场流血冲突。以至于大批民警和数十名巡防队员到场才控制住局势。郑州蒙牛公司总经理等多人亦被治安拘留。
这件事起因看似是零售商向供货商摊派月饼,本质上却不全是“月饼惹的祸”。目前的零供矛盾就像积蓄的火山,星星之火就可能引发强烈的爆发。家乐福和蒙牛冲突不过是又一次零供矛盾的集中爆发而已。
事实上,蒙牛在家乐福享受的待遇已算不错。蒙牛公关负责人李彤对记者表示,蒙牛和家乐福是“战略伙伴级合作关系”。这说明相比中小供货商,蒙牛对超市的议价能力已经相当的高。
许多零售商针对不同供货商采取差别对待的态度,对大供货商少收费,对中小供货商高收费。因而,真正被超市盘剥的是依赖超市渠道的众多中小供货商。一位给多家超市供货的商家告知记者,中秋摊派月饼在一些超市很普遍,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而这只是供货商向零售商“进贡”的林林总总费用的冰山一角。
商务部出于营造和谐商业生态环境的考虑,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制止零售商的“渠道霸权”。如2006年11月,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近日商务部再次出台《家电专业店经营规范》,并将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但奇怪的是,如此频密的政策对零供矛盾并没有明显的缓和作用。
因为政策缺乏刚性的制裁措施,执行力度不够,零售商置若罔闻。
近一段时期,各种成本费用激增使得零供矛盾更加敏感,零供双方均需要一个化解成本的出口。零售商找到了而供货商没有找到,这种失衡极易成了冲突的催化剂。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中国超市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远比不上国外超市,但平均的营业费用率却很低。这是因为除了收取各种“进场费”,超市还将诸多导购员工资、场地费等纷纷转嫁给了供货商。
这种误入歧途的盈利模式使得供货商面对零售商成了一场力量严重不对称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