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的商战中,超市局势的发展有些出人意料,外来企业几度改变业内预期,发展迟缓,而本土企业则势头强劲,呈现出本土企业打压外来大鳄的局面。
另一方面,精品超市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这个新生事物与大众量贩一起在郑州市场上呼风唤雨。
可以说,郑州超市,在演绎着精彩的双重两极战。
●本土企业战胜外来大鳄
时间来到2007年,郑州商业上超市卖场的竞争看起来似乎有了答案。
早在2002年10月,泰国正大集团与郑州市管城区签订协议,决定联合投资创建正大“易初莲花”郑州大型超市时,在民间和媒体,一种概念就在流传:本土和外企之间的战役已经拉开序幕。
此后,随着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的陆续选址和麦德龙郑东新区的开业,舆论分析认为郑州商战白热化阶段到来,而在这场战争中,人们认为,竞争演变的态势是:外来企业要唱主角,本土企业则需强练内功。
然而时隔几年之后的今天,态势的发展有些出人意料,人们看到,世界上的两大零售企业在河南或忙于寻找店址,或为拆迁问题焦头烂额,而开业迎客的一些外来商业巨头的经营情况,也没有人们预料中的火热。
而河南的本土超市企业,发展的态势是:世纪联华稳步推移,丹尼斯利剑出鞘,思达则老树萌新芽、开新花,显然,一种本土企业打压世界零售巨头的场面正渐露端倪。而郑州商业的一些事件,比如中环百货的改头换面、家世界的黯然退出等似乎也在暗合这种趋势。
河南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涛认为,“中国国情特殊,外来企业容易水土不服,而河南更是如此,这是很多外来商业发展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对此局势,郑州易初莲花事业发展部总经理陈常友的看法是:一个新的商业要把生地做成熟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培育期一般需要三年,比如易初莲花紫荆山店是两年零四个月之后才开始盈利。而丹尼斯刚开始也不火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才有了好的效益与规模。
他表示,超市中的这些连锁企业有很强的实力,这些企业,一般是在当地扩展好了才会向外地扩张,也就是说,已经练好了内功,只是,在向外扩展时,需要适应,他认为,郑州市场的这些外来品牌现在正积蓄力量,会有一个让人惊喜的爆发。
另外,对本土品牌和外来品牌的划分,陈常友持有另外的见解,他说,划分外来品牌与本土品牌,一个最重要的划分标准是资本金从哪里来,是外地还是本地,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州市场本土超市品牌只有思达与九头崖。
他说,随着经济的活跃,人们对外来品牌不是排斥,而是接纳,本土品牌与外来品牌的划分现在越来越淡化,当地居民对外来与本土看得并不重,外来品牌做好了,在人们的意识中会逐渐成为本土商业,不管本土品牌还是外来企业,最重要的是推动当地商业繁荣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商业服务。
●精品超市PK大众量贩
2007年8月21日晚,丹尼斯的精品超市“拜特”进口超市光亮夺目,人流井然。这距离其2005年12月开业,跨越了三个年头,
作为丹尼斯的一种试验,“拜特”进口超市用时间验证了这个市场的存在。
丹尼斯开这样的精品超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经过充分调研,觉得郑州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这方面消费的人群。我们有大量的VIP会员,他们都是丹尼斯的忠实消费者,我们实际上是在利用我们的百货业资源,来打造这么一个超市“。
经营这个超市,丹尼斯可谓煞费苦心。“拜特”进口超市抛弃了原有的采购系统,重新建立了一套独立的针对进口超市的采购系统,来进行专案采购,而且在品牌的甄选上倍加严格,据了解,丹尼斯的这个店在开业一个月时,便经历了很多次的品牌淘汰和引进。
而该精品超市只是一场大局的引子。郑州市场上,精品超市的身影越来越多地显现:正道花园商厦超市的变身、紫荆山商场屈臣氏的现身以及2007年大上海城精品超市的开业,超市超越着量贩的概念,越变越新。
当然,在精品超市大显身手的时候,平民市场的宠儿——传统的平价超市仍在依照一直的兴盛趋势前行。数量越来越多的丹尼斯量贩、人流总是汹涌的世纪联华、老牌选手思达超市以及崭露头角的四邻便利店等,发展之势越来越猛。
陈常友分析,精品超市与大众量贩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精品超市抓的是中高端客户;大众量贩面对的则是中低端群体;在布局上,精品超市侧重于高档消费场所、高档百货、星级宾馆与高级商务区,大众量贩则习惯集中在居民区;而在消费习惯上,精品超市辐射力比较强,会吸引很远的人来消费,大众量贩的消费者大多是附近的居民。
精品超市与大众量贩,超市中这两支看起来似乎不相关,而实际联系密切、竞争激烈的队伍,在郑州市场上同台PK,演绎着商业上的另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