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出“限塑令”塑料购物袋将告别免费时代
沪上超市等待“统一行动”
国务院办公厅昨天发出“限塑令”,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记者今天上午在采访中了解到,沪上大卖场、超市对这一规定大多表示欢迎,但鉴于以往的经验,不少企业都表示,希望这一规定能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统一执行”。
先例:有偿提供能减少使用量
根据“限塑令”,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
事实上,在上海已有麦德龙、迪亚天天、宜家等零售企业先后采用有偿塑料袋的方式,对塑料袋收费。其中,麦德龙的小号塑料袋售价0.3元、大号塑料袋售价0.5元;迪亚天天的塑料袋统一售价0.1元;宜家的大号黄色塑料袋售价1元、小号售价0.5元。
据悉,推行“有偿使用”以后,顾客确实会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记者从迪亚天天某门店的一位收银员处了解到,自从塑料袋收费以来,大部分顾客都不愿意掏钱购买而会自带购物袋,有的顾客买的东西少,索性就不用购物袋了;而在麦德龙的顾客中,购买塑料袋的顾客也不到10%。
超市:广泛推行需要“统一行动”
据了解,上海早在2004年曾尝试推行过“超市停止无偿提供塑料袋”的措施,但由于缺乏相关实施细则,各家超市没有统一执行,消费者又反对,所以只能不了了之。家乐福上海地区公关经理李经说,家乐福在2005年也实施过塑料袋收费,但顾客都不接受,改去别的超市购物,因此只能取消这一做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部分超市都表示很欢迎“限塑令”,并将开始研究具体的操作方式,如改进现有塑料袋、规范尺寸型号等,但至于何时会正式推行,则都表态“按照国家规定”,希望能“统一行动”。
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胡文章表示,虽然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但既然国家有了明文规定,上海肯定会按照规定执行,协会方面也会做推进。“虽然以往推行时曾遇到一些阻力,但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都会慢慢转变。”
市民:购物习惯转变需要时间
目前本市范围内共有3800多家超市、4000多家便利店、140多家大卖场,很显然,全面推广有偿使用塑料袋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前两年,联华、华联、农工商三大超市曾免费发放了10万个环保布袋,但据超市方面反映,大多数市民拿到环保布袋后都放在家里,到超市来仍索要免费塑料袋;家乐福、沃尔玛今年也相继推广环保购物袋,但真正买的人却不多。
一些市民抱怨,如果将湿漉漉的物品装入布袋,回去就要清洗这些袋子,很麻烦,如果使用纸袋,则容易“脱底”;而进出高档写字楼的小姐拎着菜篮子去购物,感觉总有点怪……
联华超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超市方面正在商讨措施,在执行“限塑令”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方便。“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塑料袋,让大家都习惯带上环保袋来购物,真正达到环保的目的。”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王珮)
反应
网友:多措施解决“白色污染”
“禁止提供免费塑料袋”引发网友热议。截至发稿时止,网上的评论已逾4000条,各方意见褒贬不一。对于政府的环保初衷,网友表示肯定,但对规定执行后将给生活造成的不便表示担心。
很多人表示,根治“白色污染”的真正出路在于找到环保替代品。浙江台州网友表示,解决白色污染,全面禁止生产、禁止销售塑料袋才是根本,为了方便百姓的日常生活,禁止使用塑料袋的同时必须马上生产出相关的环保替代品。
究竟应该如何做好环保?不少网友表示,鼓励用环保袋是向发达国家看齐,但在这些国家,环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譬如开小排量车,骑自行车上班。“在环保国际化过程中,我们着眼的不应该仅仅是让老百姓不用塑料袋。”山东烟台网友说。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谢飞君)
链接
丽江:随身带环保袋成习惯
丽江是最早禁用塑料袋的城市。从2003年7月1日开始,古城区内实行“禁白”工作,所有的商店、小铺和菜场都使用无纺布和纸袋,对仍旧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罚款200元。
“规定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各方也很不习惯。当时政府对塑料袋生产商实行强制措施,禁止其生产;对老百姓以宣传教育为主,做好替代纸袋、环保袋的供应工作。”今天上午,丽江古城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何洁说,而今大多数丽江人都有了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习惯。
何洁说,一般情况下,在丽江每个超市,消费者买满50元商品就会得到一个布袋,东西买得多,超市会免费提供纸箱,由专门的服务台提供捆扎服务。“一般的小额商品,则直接放在顾客随身携带的包内,或购买3毛钱一个的购物袋。”
(记者谢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