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商圈、中南商圈、江汉路商圈、徐东路商圈、光谷商圈……随着武汉商业地产的不断发掘,武汉商圈的格局悄然生变,老商圈扩容升级,新商圈不断涌现,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一轮新的行业洗牌已经展开。
商圈错位经营
住在武昌光谷的周老师夫妇,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家附近“光谷世界城”的施工进度,这座在建的世界最长步行街光谷步行街开街后,就再也不用穿江过桥去汉口购物了。
武汉被两江隔成三镇,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不同的商圈文化。汉口历来是武汉的商业中心,形成了三大商圈:资格最老的江汉路商圈、遍地黄金的武广商圈和后起之秀建设大道商圈。近几年武昌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武昌的三大商圈也渐成雏形,随着徐东路商圈的销品茂开门迎客,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的群光广场和新世界百货武昌店的相继落户,武昌商圈群终于留住了武昌居民过江的脚步。江南江北的商圈竞争中,短短几年间,武汉市内已有108家大卖场,商圈内六七家大型商场扎堆的景象随处可见。
而外埠商企的进入使商圈之争愈加激烈。如今,中商、武商、中百三大上市商业集团集中的几大商圈内,不仅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已悉数布点,新世界、大连万达集团等一大批商企也纷纷布局武汉。
在汉口的黄金老商圈武广商圈,2000多米的街区上依次排着8家大商场,武汉广场、世贸广场与另6家外埠企业隔街相望。武商今年投巨资兴建新武汉商场,欲以高档百货业态在竞争中胜出。
“扎堆是一件好事,”新世界百货华中区助理执行总经理王凯民认为,“各商家彼此的策略、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是不一样的。"
远在长江之南的中南商圈的竞争也一直备受瞩目,但与武广商圈不同的是,三家主力卖场中南商场、中商广场和世纪中商同为中商集团旗下。百货连锁分公司的总经理李鸽珍介绍说,“三家商场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优势可以互补,今后将继续走错位经营之路。”
商圈内部之争的背后,是商业集团之间的竞争,也是区域间商业资源的角力。新世界百货武昌店店长赵维桥认为,武汉商业已从局部商圈内的对垒转为商圈间的争夺,同一商圈内的各商场应多谈合作,错位互补,一起做大商圈来争夺圈外客流。
多商圈时代来临
大商圈业态成熟,配套设施齐全,其聚合效应自然备受居民青睐。在其周围,一些新兴业态商企开辟出新的商业圈。2004年,万达集团在六渡桥与江汉路这两个武汉老商业街区之间,建立起占地13万平方米的商业广场,集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多业态组合的MALL模式取得了成功,日人流量直逼百万。一个以万达广场为中心而扩散开来的新“万达商圈”,与江汉路商圈形成对峙之势。万达商业广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世勤告诉记者,“这种MALL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内部业态之间也有互补,可以满足各个年龄阶层的消费者的购物休闲需求。”
在新兴商业圈业态的刺激下,武汉一些老商圈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展览、餐饮等生活空间融合在一起,加上周边的大型公共配套设施,带来了强大的复合效应。
新一轮的业态交替也引起了武汉对未来商圈发展态势更多的关注。武汉市政府近期出台的《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指出,在商业网点继续集中的基础上,要打造更多的主题商圈。于是,一批定位明确的新兴主题商圈纷纷亮相,以发展IT产品专卖商场为核心的珞喻路商圈,以光谷世界城步行街为核心的光谷商圈,以总部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王家墩商圈……武汉商圈的主题化趋势已具雏形。
商圈持续扩容,业态不断升级,对于许多武汉市民来说,出行购物方便了很多。2006年,武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亿元,同比增长14.6%,为近10年来的最高增幅。
商圈的合理布局,也就意味着居民对商品的选择将更加谨慎理性。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杜兰英认为,随着武汉城市格局的演变,以及市民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武汉走向多商圈时代是必然的趋势。
(经济日报 郑明桥 邓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