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从“家乐福关门”看西安大卖场之困
发布时间:2007-03-13 | 信息来源:华商报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2006年冬天,古城西安算得上是个暖冬。可是作为西安第一家“停业”的大卖场,家乐福无论关门还是搬家的行为,都引起业内外诸多议论。在外人看来,红火的大卖场是否正在遭遇行业竞争的严冬?

  事件回放

  ■家乐福
  成西安首家“停业”大卖场

  从2005年12月6日正式开门营业算起,到2007年1月初关门,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亮相不过一年多的光景,可谓“昙花一现”。家乐福首次尝试独资开店,便遭遇“关门歇业”,西安北大街店成为家乐福在中国开展业务12年来第一家“关门”的卖场,也是西安第一家“停业”的大卖场。

  日前,记者来到西安北大街的宏府大厦,这里就是家乐福北大街店的原址。而今已经人去楼空,曾经显眼的红蓝色“家乐福”标志已被摘下,上下楼所有的出入口都以粗粗的链锁把门。只是在玻璃门上,还贴着几张没有署名日期的简单“迁址”通知。

  2月9日,新的家乐福已经在西安的小寨西路开业了,不过这一开业日期,已经几经推迟,而开业也可以说是相对“静悄悄”,并没有因开业大造声势,而是对外界保持低调,颇耐人寻味。

  无独有偶,2月5日,《广州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家乐福广州5店全亏损合作伙伴广百望减股》。其内容宣称:“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日前坦言,与家乐福的合作公司成立至今已有五年,还一直亏损。”这则消息中,并没有家乐福方面的回应。但结合西安家乐福的关门歇业事件和这篇消息的共同效应,不由使人联想到家乐福是否经营不善,还是卖场行业陷入困窘?

  现象分析
  ■“关门”还是“搬迁”

  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的“停业”,令一直被喻为外资企业本土化典范的家乐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其“关门”还是“搬迁”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安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李天。李天代表家乐福方面给记者传来了一份落款日期为2007年2月1日的申明,内容如下:“2005年12月6日西安家乐福北大街店正式开业,经过一年的营业,经营的结果未能达到预期。为确保家乐福在西安的可持续发展,家乐福决定对西安的经营活动进行调整,即从2007年1月1日起将西安家乐福北大街店移址到小寨路店。家乐福北大街店所有员工以及租户将转移到小寨路店继续服务与经营,同时供应商与家乐福签署的有效商业合同将继续予以执行。小寨店位于雁塔区小寨西路,经营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该店预计将于2007年2月初正式投入营运。”

  记者注意到,其申明中有一句非常含糊的字眼———“经营的结果未能达到预期”,这到底是亏损还是赢利没有达标,对此,李天婉言谢绝了记者的提问。

  但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小寨商圈,家乐福早就有一家店在筹备中,本来是计划在2005年开业,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按照家乐福的计划,早在2004年9月16日在西安通过听证之后,首个家乐福西安店就将落户小寨西路。据了解,家乐福超市小寨店当时规划的营业面积为8000平方米,还有专门为顾客提供的200个车位的停车场,该项目总投资5400万元,当时预计2005年下半年开业。并且规划在其后的五年里,还有5个家乐福店进驻西安东南西北。这样看来,小寨店应该也早在家乐福的规划之中。

  原因初探
  ■选址失误埋藏“祸根”

  尽管外界的猜测和家乐福的说法不一,但是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毕竟停业了,也成为西安第一家“停业”的大卖场,这家店到底怎么了?

  “选址失误”,西安本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卖场高管人士如此表示,“当初,这家企业开张的时候,我们就不看好它。”该人士认为,北大街虽然在城圈以内,但更多的是一条交通道路,而不是商业街区,根本留不住人,而周边消费群体的相对消费水平有限。甚至对于已经在小寨重新开业的家乐福,该人士仍不看好,毕竟选址上还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群先生将家乐福停业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采购先输了一招,因为家乐福在陕西根本没有建立自己的采购体系,无法发挥自己全国物流配送的优势,导致自己的价格远高于西安同类型其他超市;其次,制度执行不到位,在西安北大街的家乐福,根本感受不到家乐福这个世界排名第二的零售商的气氛,而在洛阳的家乐福却可以明显感觉到国际巨头的不凡气度,应该说西安北大街的家乐福至少没有完全贯彻家乐福完善的制度;第三,服务上的不到位,家乐福开业以来,负面消息一直层出不穷,很难配得上全球知名企业的光环;第四是停车费问题,因为没有自己的停车场地,到家乐福购物的客人需要自己付停车费,虽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无疑使得更多的“回头客”跟家乐福离心离德。

  目前格局

  ■西安卖场上演“三国演义”

  尽管家乐福的停业有着各方面的自身原因,但是透过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的“停业”,大卖场竞争的白热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国际品牌的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易初莲花等,来自国内的大品牌家世界、人人乐,西安本地的爱家、海星超市,已经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上演“三国演义”。

  家世界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西北区营销策划部经理党宏伟对于“三国演义”的说法,颇为赞同,他甚至对此进行了划分,认为国内大品牌相当于曹魏的角色,在西安的市场份额能够占到50%;而陕西本地的企业,则能够占到剩下的50%的六成,可以比作东吴;国际品牌企业目前只能占到其余的四成,实力较弱,算得上蜀汉。

  而从各自的优、劣势来讲,陕西本地企业因为规模普遍较小,所以船小好掉头,他们和客户最近,做出的调整最为及时,但是自身劣势在于制度建设相对不完善;国际品牌企业,知名度响亮,实力雄厚,相对也最为规范,但致命弱点在于本土化,过于相信自己的成功经验;而国内大品牌企业,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熟的采购体系,同时又深刻了解中国老百姓的需求,这也是他们能够独占一半市场份额的原因所在。

  前景预测

  ■西安卖场或剩下四五家品牌

  不过,“三国”的平衡只是暂时的,市场竞争仍在继续,洗牌不可避免。

  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关门”了,但是其小寨店已经鸣锣开张了,而另一位商业巨头———沃尔玛也已经在准备进入西安,2005年3月,沃尔玛就已经通过西安市设立大型商业网点听证会,其预计要开办一家面积打破19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如此一来,市场的竞争还将更加严酷。

  党宏伟判断,目前的价格竞争已经到了末尾,新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面。因为顾客的需求多体现在实惠、服务、方便等多个方面,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超市的竞争将走向整合。“到那个时候,大型超市的品牌数量将相对减少,可能只会剩下四五家品牌。”党宏伟的预测,似乎不无道理,或许充分的竞争也是卖场发展的一个过程,洗牌只是必由之路。

  可以预见,到时候能够存活的大卖场一定是有着自身特色的经营机构,或者是品类极端齐全的,或者是会员服务有声有色的,或者是价格、形象有独到之处的。

  西安市商贸局商品流通处处长、西安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会长安建勇,谈起西安的超市如数家珍,目前西安8000平方米以上的卖场共有40家,其中有外资品牌卖场约10家,国内品牌卖场20家左右,但是整体来看,二环以内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未来方向应该是向城乡结合部发展,而西安市内的行业洗牌肯定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本地卖场能够发挥自己的特色,走特色经营之路。
  (华商报   韩博强 彭宏)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