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果超市有限公司CEO马嘉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连锁超市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一定要把握好三个战略重点:一是扩张模式的选择,因为没有扩张也就没有所谓的连锁;二是业态模式的定位,也就是店铺的样式,要看自己擅长做什么店铺才有竞争力;三是运营与管控模式的创新,也就是采购、营运、物流和保障系统的运作方式。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一不可。
6月15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学习“苏果”、学习马嘉樑大会在南京召开,全面总结推广苏果超市的经验。作为江苏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苏果超市创业10年来,创下了全国商界一个奇迹:凭50万元起家的企业去年销售额高达181.2亿元,高居中国连锁业第7位、超市业第3位;深入6个省份的连锁店总数超过1500家,提供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4年中3次对企业的发展批示肯定,并亲赴南京连锁店视察。
在国际零售集团强势进入,在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供应链等方面都还存在差距的情况下,苏果之所以还能取得如此成绩,有专家认为,这与其在战略上不断创新,扬长避短、走符合自身特色的生存发展之路是分不开的。
规模扩张量力而行
随着我国连锁超市行业的不断发展,应该说目前已到了向规模要效益的时候。但从目前国内连锁超市的扩张能力来看,真正能够实施全国扩张的企业还不多。所以如何思考和选择适合自身的扩张模
业态创新与时俱进
扩张模式定位是基础,业态创新才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尤其零售业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产业,比较容易模仿,所以对于业态的认识也该与时俱进——把先进业态的理念、特点、模式与本地市场需
四大体系同管齐下
连锁企业就是通过不断开发店铺网络来实现规模化经营目标的,而网络平台的不断延伸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强大而坚实的管理基础才能支撑。因此,马嘉樑认为,本土连锁企业要与强大的对手竞争,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必须得花大力气建设自身的管理基础,才能实现有效的规模扩张。就连锁超市经营的特点而言,建立高效实用的四大系统是本土连锁企业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也是事关企业能否展开持续竞争的关键所在。
建立强有力的店铺开发系统。店铺是连锁业的根基,选址的质量决定店铺开发的成败。因此,店铺开发一定得慎之又慎:一是制订科学的开店标准、流程和规范,确保选址的质量;二是要组建高水平的市场调研队伍,开展精确定量调研,为选址开店提供科学的依据;三是熟练运用多业态的选址策略,使业态与商圈相吻合,避免店铺过大或过小而产生的浪费或竞争力不足问题;四是店铺的开发规划必须遵循公司的整体战略,成为战略目标达成的先头部队。
建立强大的采配系统。商品是连锁超市经营的核心,是门店的第一资源。保障店铺的最优商品结构、及时准确的补货和促销资源配置是门店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而这一切只有依靠总部的采配系统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为此,本土超市企业在采配系统上必须解决几大问题:一是供应链区域化的问题。中国市场太大,除了中小型供应商分布在各个区域,即使是大品牌也是分区域建立分销系统的。所以连锁企业一旦跨过供应商区域就必然会遇到供应链重新调整优化问题,需要及时加以协调解决;二是解决各区域、各业态、各门店商品结构与商圈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问题;三是商品的配送保障问题。 配送中心只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在原理上是从属于采购供应整体的一部分,而且物流的配置有统配、直配、第三方配等多种选择。因此,门店的商品结构优化以及补货、退货、缺货等问题要从供应链整体上统筹来解决。
建立高效的营运系统。目前,不论是外资连锁还是本土超市通常采用两种运营管理模式,即营采合一和营采分离,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至于实行营采合一还是营采分离,或许还有第三种模式,关键看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市场的需求。从本土连锁超市来看,作为区域扩张型和多业态混合经营的本土连锁企业,现阶段只能采取营采合一,这是比较理智的一种选择。今后,随着区域的扩大和距离的延伸,可以逐步在远距离和竞争性强的大型门店探索一些新的运营管理机制。
建立实用的人力培训系统。连锁企业快速扩张和庞大店铺网络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店长、经理和专业人才,而解决人才需求的惟一或主要的途径是依靠企业的培训系统。因此,一个连锁企业是否能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关键看人才队伍的培训、储备、更新换代的能力。因此,本土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超前建设好干部员工的培训体系,重点解决好培训师资队伍、教材编制和课程设计等关键环节,建立符合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和业态特点的培训系统,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支忠诚于企业、热爱连锁事业、追求业务创新的高素质连锁经营的人才队伍,这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