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模式决定成败
发布时间:2004-07-23 | 信息来源:超市周刊
  农产品进超市还是进农贸市场,表面上是农产品进入哪个销售渠道的问题,更深入地看,它涉及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整合与完善的问题。我们既要把握住发展趋势,同时也不能超越国情和国人现阶段的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而以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来实施农产品的超市化,则是亟需业内人士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关乎城乡人民生活和农产品销售的大问题。

  经营模式面面观
  
  我国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虽然也借鉴了国外超市的相关经验,但因为国情和市场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进。具体来看,农产品超市化目前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
  
  “农改超”模式 这是我国各地纷纷推广的农产品超市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国家改善“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改超”是将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后, 建立在农贸市场基础之上的农副产品超市。它与农贸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产品有质量标准、包装标准,有商标并标明产地,但因为“农改超”后农副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曾欲向全国推广的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取得预期的成功。目前似乎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亟需新的更有生命力的模式加以创新和发展。
  
  “超市+生鲜区”模式 几乎所有的超市都设有专门的生鲜区,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超市生鲜区大部分采取的是与供应商联营的方式,超市并不靠生鲜区来赚取利润,甚至亏本经营,而是靠生鲜区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以其他商品的利润来弥补和维持生鲜区的经营。应该说,在农产品超市化的问题上,目前这种情况更普遍。
  
  “农加超”模式 所谓的“农加超”就是在目前一些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建,采取农贸市场加超市的模式,在现有农贸市场中或旁边辟出一块超市,保留一块农贸市场,在适当的时候,用超市慢慢取代农贸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农改超的建设成本可以降低不少,同时在经营上也是商家和厂家有分有合。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对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超市化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
  
  上述的几种模式,除了“农加超”这种新型的模式目前正处于摸索和实践中,其他两种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年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都经营状态都不太理想。与国外超市的农产品经营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盈利能力相比,我国农产品超市化的这种经营状况是不正常的,经营方式也存在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农产品超市化的模式呢?

  优化供应链是关键
  
  连锁超市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生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项目、卖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却往往疏乎了生鲜供应链上游的生鲜商品供应和物流配送,而这些对超市生鲜经营的影响非常大,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制约作用。超市的生鲜经营不可能离开生鲜上游供应链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环节而独立存在。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博士认为,要把超市经营好,首先就是办好生鲜农产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经营。目前超市应该做好两点工作:一是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大量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减低成本和零售价格,把消费者吸引过来;二是在生鲜农产品中取非常少的,或者不取利润,从超市经营的其他产品中的盈利来补贴生鲜农产品。
  
  国内生鲜专家、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方昕认为,虽然供应链上游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对农产品超市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给“农改超”带来的困扰也不会是短时期的问题。而生鲜超市差异化经营是其优势和活力所在,所以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资源优势和自有品牌开发是未来生鲜超市的两个基本支撑点,它是“农改超”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生鲜超市寻求局部细分市场上经营优势的基本手段。

  探寻合适经营模式
  
  尽管生鲜超市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盈利,但仍积极应推进生鲜超市建设,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取代低层次的农贸市场。
  
  农副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周期长,另一是销售周期短。这两点要求它必须有迅速、有效、快捷的加工基地。前不久在北京开了第一家生鲜超市的家乐福冠军超市,其经营秘诀就是靠低价和降低采购成本。而冠军超市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达到35家的规模,才有可能建立起统一的配送中心来实现规模供应,降低采购成本。要将配送中心的作用最大化,冠军超市的目标是在2008年能在北京开40家以上。因此,如果这个目标无法达到,冠军进入中国也会失败。
  
  或许国外零售巨头的经验让国内企业有所借鉴,冠军超市在全球拥有近2300家店,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方昕认为,生鲜经营只要能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和控制损耗,将可以达到20%左右的综合毛利。这比超市目前整体的毛利要高出数倍。而随着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超市生鲜经营已经普及化,满足消费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零售方式也趋多元化,任何一种终端经营方式都不可能独占生鲜消费市场,谁管理经营得好,谁的商品结构和销售方式更贴近消费者,谁就可能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农改超”也好,“农加超”也罢,抑或是更普遍的生鲜占很大比例的超市,都不例外。
  
  在超市中,生鲜经营商品结构中品种数一般在千余种左右,近年生鲜区经营的品种数在不断扩大,有的超市生鲜区品种甚至已超过2000种,但无论品种数量多少,生鲜经营似乎更应该关注20/80法则下重点商品和辅助商品的构成比例,如果商品构成比不合理,单品数增加只会加大生鲜经营管理上的难度和损耗,未必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联营方式扩充的生鲜品数量,其销售能力和获利能力也同样令人怀疑。
  
  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是必然趋势,但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渡阶段。有关专家认为,这个阶段里, “农加超”模式或许更适合中国目前农产品超市化的发展。在这方面,苏果超市走在了实践“农加超”模式的前列。据了解,今年苏果将对20个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其中一些可能将实行“农加超”模式。而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和农产品价格是其重要步骤之一。目前苏果正在实践的这种模式,是否能为正在摸索中前进的农产品超市化找到一条新路,我们且拭目以待。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