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食品是否够冷 夏日超市里出现的热门话题
发布时间:2004-06-16 |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昨天晚上,在长宁路上一家超市里,一位顾客从食品柜拿出一盒冻虾反复端详,颜色无异,但是她总觉得里面的虾有些“软绵绵”。
夏季来临,超市冷藏食品的“储存——运输——销售”三个环节,能否保持“冷链”到底?由此引出炎热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冷藏食品够“冷”吗?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款冷饮从冰箱里取出,到了消费者手上来不及吃完便烊掉了。
如果一味埋怨商家“省电”有失公允,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一般放冷饮的冰柜的低温须保持在零下22℃,然而顾客不断翻动冰柜内的食物,使里面的冷饮常常不能低温保护,于是到了顾客手上就“速溶”了。
冷饮是看得出的东西,上述虾之类的冷冻食品虽然没有变质但是不够新鲜的状况,就很难用肉眼辨别了。
喝新鲜牛奶一直是商家吆喝的卖点,但在超市里可以看见,顾客总是挑选印上当天或昨天日期的牛奶买,结果剩下日期越是长的就越难被人买走。对此,营业员抱怨货架上牛奶经常被翻动,并认为顾客选鲜是“素质差”。其实,花钱买新鲜是人之常情,倒是商家要反思,能不能换位来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案还是有的,比如当天的牛奶当天的价,隔天或者更长日期的牛奶是否能折价?事实上,上海面包商到了傍晚就打折出售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低温物流配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冷藏,是一个城市食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冷藏协会、国际食品物流组织总裁威廉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中国,很大比例水果、蔬菜及其他易腐食品,在收获后遭到很大损失”。这句话理解为许多食品没有得到应有的低温储藏,则是无疑的。
上海冷藏库协会秘书长刘龙昌指出,本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冷库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存在问题很多,要完成从单纯仓储型向低温物流配送服务型方向转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