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售巨头牛奶国际拟以57亿元巨资入股永辉
发行完成后,牛奶国际持股比例为19.99%,永辉超市控股股东张轩松、张轩宁合计持股比例降至31.94%,仍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永辉如何下好这盘棋?
善于在“农改超”大势中把握先机的永辉超市掌门人——入围福布斯富豪榜的闽商张轩松和张轩宁兄弟,近日再次成为福建人街谈巷议的新闻人物。
8月11日晚,永辉超市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向牛奶国际全资孙公司The Dairy Farm Company, Limited(下称“牛奶有限公司”)定增81310.05万股,募资56.9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预案显示,永辉超市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为7元/股(编注:较市价折价4.24%),牛奶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期为36个月。完成后,牛奶国际将持有永辉19 .99%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而张氏兄弟的持股比例由39.92%降至31.94%,但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超市企业在投资银行家眼里,属于现金流比较充足、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现金奶牛”企业。证券资料显示,永辉超市自2010年12月15日在上交所上市以来,确实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分红比率,历年分配方案分别为:2010年度10派1元、2011年度10派2元、2012年度10转增10派3元、2013年度10转增10派2元。因此,永辉超市无疑是一头难得的“现金奶牛”。
人们惊奇的是:如今,这头不缺钞票的“现金奶牛”突然间要引入国际“大奶妈”,而且让这个国际“大奶妈”一下子砸来近10亿美元的巨额“奶水”,这一切究竟为的是什么?
牛奶国际:它是谁?
牛奶国际对于国内许多人来说,是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规模不小的跨国零售界巨头,是远东最大的老牌英资财团怡和洋行旗下在亚洲的一家零售集团。1886年,由1名苏格兰医生与5位香港商人合作成立,早期从饲养奶牛、生产鲜奶起家,而后从进口冻肉、冷库、零售超市等逐步扩张。
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牛奶国际在泛亚洲特别是香港、东南亚经营着超过5800家的店铺,包括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药妆店、家居用品店及饭店等。旗下品牌(含关联公司及合营公司)包括Wellcome(惠康,香港最大最老牌超市集团),Giant(捷安特),Hero(瑞士英雄集团,全球四大婴儿食品企业之一),7-Eleven(7-11便利店),Mannings(万宁,香港健与美连锁超市),Guardian(卫报,英国第二大报纸),IKEA (瑞典宜家,全球最大家具家居用品企业)和Maxim’s(美心,香港最大饮食集团)等,并拥有约10万名雇员,其2013年的年销售额超过120亿美元,拥有先进的零售经营、公司治理及内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而永辉超市作为国内超市的领头羊企业,从生鲜食品业务起家,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和零售商品消费,一直被业内视为最有资质成为“中国沃尔玛”的黑马。
据记者了解,截止2014年6月30日,永辉超市已经在国内17个省市开辟301家大卖场和超级市场。其中的60%以上的超市、卖场位于福建和重庆,其余主要分布在北京,安徽,江苏和河南省。
牛奶国际首席执行官格雷厄姆-艾伦表示,“现代化食品零售在中国是一个不断增长中的类别,潜在的消费趋势将会在未来多年保持这种增长。作为领先的亚洲零售商,牛奶国际寻求参与规模庞大,高速增长中国市场的机会已经有一段时间。”
牛奶国际表示,与永辉超市之间的商业合作协议即刻生效,双方将在全球采购,自有品牌产品开发,生鲜食品加工和商店开发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未来,牛奶有限公司将指定两名人士担任永辉超市的非执行董事,一名人士担任永辉超市的监事,参与永辉超市的经营管理,以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拓宽国际化经营管理思路。
永辉超市表示,此次引入的“战投”拥有先进的零售经营、公司治理及内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双方将以股权投资为纽带,加强在全球采购、食品加工与安全、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高端超市、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人员借调与培训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可以进一步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增强供应链管控能力、提高业务运营管理能力。
张氏兄弟的这个联姻决定,在业内看来,已率先实现“一箭四雕”的成效:获得57亿元资金支援;引入一个强大的帮手;依然维持自己在永辉超市的控股地位;即便日后退出,也预留了空间。
引入投资“补血” 加快扩张步伐
永辉超市副总裁翁海辉在接受《闽商》记者采访时表示,牛奶国际是一家在全球非常有实力的公司,之所以选择永辉超市作为自己的合作方,也说明永辉超市已经在国内零售业中有自己优势,有了较大的知名度,才能被国际大型零售企业青睐。
翁海辉说,牛奶国际是以产业资本的模式进入永辉的,与投资资本不同的是,产业资本更看中永辉超市强大的资源背景。永辉超市目前在国内零售市场有了相当大的占有率,牛奶国际入驻永辉超市,必将对公司的快速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永辉以‘自营生鲜’的模式异军突起,拥有令人艳羡的净利润率。在大卖场非食品品类受到网络电商冲击的今天,永辉模式的优势更加明显。”零售业资深人士丁利国告诉记者。永辉超市2013年财报显示,全年净利润7.2亿,同比增长64%,净利润率达2.1%。相比之下,另一家传统大卖场华润万家净利润8.1亿,同比下滑65%,净利润率1.05%,仅有永辉的一半。
与此同时,借着“生鲜”的“农转超”政策契机,永辉还获得不菲的政策补贴。2013年其政府补贴收入1.2亿元,占总收入近10%。
但永辉超市的这种优势是建立在危险的现金流上的。丁利国分析道,“永辉在生鲜方面,直接与农户采用现金结账,这导致其占有资金不足。”据中投证券报告显示,永辉超市的供应商资金占有比例为10 .3%,而行业平均水平则是36.5%。“永辉与传统超市恰恰相反,传统超市需要以老店占有资金来养新店,而永辉则需要用新店的利润和政府补贴来获得健康的现金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一个资金饥渴型的公司。这也客观导致永辉扩张步伐“停不下来”。
永辉超市近年来其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规模不断增长,营业收入由2010年度的123.17亿元增长到2013年度的30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35%。从上市至今,永辉每年开店40余家,未来三年年均开店计划60家,未来三年新开店总数在200家左右。以每家店面前期投入3000万算,需要流动资金18亿元,而2013年年末永辉超市的库存资金总额仅为18.9亿。今年上半年,永辉总共开店12家,与今年40-50家店的目标相去甚远。
永辉超市未来还计划通过兼并收购,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区域市场的份额,增加盈利规模。兼并收购在进入新市场的同时可获得一定的网点规模、减少竞争对手,而且能够节约时间,减少机会成本。因此本次筹资,对永辉超市未来的业务扩张非常重要。
2013年年报显示 ,永辉超市的资产负债率为54.40%。通过此次引入牛奶国际这一海外战略投资者,可快速补充流动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利息收入,降低财务费用。
业界认为,零售巨头的并购将在未来成为趋势。根据证监会最新规定,今后以现金支付形式进行的并购重组,不再需要监管机构审核,可自行运作。永辉超市此次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将为未来加快对外扩张步伐,铺平道路。
民生“国际联姻”刚分手 “土洋结合”再重启
值得一提的是,牛奶国际的入股,并不是永辉超市首度引入外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
此前,汇丰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民生超市于2007~2008年两次参与认购永辉超市的新增股份,以5.3亿元的总价,换得后者24%的股份。2010年12月,永辉超市A股上市后,民生超市持股比例被摊薄至20.56%。在经历了1年限售期后,民生超市于2012年开启了减持大幕。
直到今年的7月31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唯一外资发起人民生超市现已全部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双方持续了7年的“涉外联姻”正式宣告结束。据测算,民生超市进入永辉超市7年获得投资收益远超过37亿元,为其5.3亿元原始投资的7倍。
永辉超市表示,与民生超市仅仅财务投资、并不参与经营所不同,本次引入牛奶国际,未来将在业务上有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在新鲜食品、一般货品、国际系列和进口商品等商品的全球采购、自有品牌开发、食品加工与安全、高端超市、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人才借调与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因此,如果说前一段“国际联姻”,永辉超市为的是引进先进的国际经营理念,实现“借梯上楼”的话,那么,新一段的“国际联姻”,则是为了加快做强做大,实现“借船出海”。
业界人士认为,永辉超市的未来发展重心,将是自建加收购。在国内,其产业发展重点还将会是围绕生鲜产品的供应链,进一步夯实其生鲜经营的基础、降低生鲜采购的成本,并积极做好生鲜产品网络线上运营的探索,将已有的核心优势进一步巩固壮大;在国外,则通过与牛奶国际的合作,将业务延伸到全球采购、销售领域,力图将国内国际市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能够加以充分的利用和发挥,构造更好的国际品牌形象。
(文 记者 容月玲 图 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