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模式:彪悍的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发布时间:2011-11-11 | 信息来源:三农直通车
中国老百姓最常去的购物场所,就是小摊小贩云集的农贸市场;第一便宜,第二新鲜。2001年诞生于福州市的永辉超市,把门店开在了农贸市场附近,以“生鲜产品”作为独特定位,打造了一种兼具农贸市场和现代超市双重优点的连锁超市模式,手法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
彪悍的成本控制
让农产品进超市,难度不大,为什么只有永辉能把它做成一种商业模式?
秘诀无他,就是把生鲜卖得比农贸市场还便宜。2004年,苏果、家乐福等国内外超市都先后尝试过“生鲜超市”,但因为迷信“优质就要优价,环境也得体现价值”,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永辉超市里,营业面积最大、位置最佳的区域是“生鲜区”,它把粮食、蔬菜、水果,肉禽、水产等近3000多种农产品作为主营产品,并且对陈列台、灯光照明、保鲜设备,称量工具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超市作为流通企业,低价就意味低运营成本。永辉的生鲜买手团队功不可没。这个700人的专业化队伍打造的“生鲜研发中心”,掌握了全国各地的生鲜价格,生产周期等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生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差、地域差和反季节性,在全国设计最优的采购方案进行调节性采购,保持对农贸市场的品种和价格优势。
这个团队还负责永辉在全国的20多个种植业合作基地,倡导“田间定制、订单农业”。在福建建瓯市,永辉提供500万元专项资金,垫付给农民购买肥料和种子;收购时,如果丰收就按保底价收购,如果欠收则按市场价收购。这既能保证供应的稳定,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仓储和损耗的成本,保持价格优势。
强大的供应链管理
作为超市行业生鲜产品经营的典范,永辉的成功之道在于对“农改超”模式的探索,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全面且细致的“农改超”经营体系,提升在整个行业的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公司已经形成一套完整、顺畅的门店经营流程,对流程中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从而掌握超市行业至为重要的优势,即需求式供应链管理优势。其中至关重要的有以下三个环节,而最为称道的就是公司独特的采购体系。
采购体系:生鲜直采与服装包销。公司在生鲜经营方面具备绝对优势,这主要来自于公司强大的采购体系。截止2010年6月,公司共有采购人员1405人,其中生鲜采购员超过了700人。公司采购优势就在于采购员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不仅只是就返点、账期等进行谈判,更要认真研究商品的来源和属性,从源头直接采购,将商品的价格与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公司特有的采购模式。
目前公司的直采比例高达76%,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直采比例与高毛利率直接相关,同时,直采规模加大也利于缩小商品与农贸市场之间的价差,因此这也成为了公司盈利能力方面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另外公司服装品类的经营改变了传统的联营扣点模式,采取定制包销的方式,做到全国统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毛利率。公司的采购体系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配送:紧跟区域扩张步伐。在全国性门店布点过程中物流配送水平更加凸显,公司也十分注重物流体系的建设,将物流配送体系与门店的扩张互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作业流程效率及规模经济效应。
卖场营运管理:精细化与高效的信息系统。公司在实施门店外埠扩张的战略之前,已经对门店的运营管理进行了高度标准化,不断分析、总结门店管理的经验和成功之处,力求各个环节的细致与精益求精。公司目前形成了842万字的生鲜采购手册,内容涉及数千种商品品性描述、产区分布、采购谈判、分拣技术、仓储环节等方面的描述;800万字的内部流程控制手册,使库存商品损耗率降至最低(2007-2009年损耗率分别为0.23%、0.25%和0.2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公司已经与多家知名软件公司合作,在采购、会员管理、物流、销售、财务辅助核算、办公自动化、员工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未来公司将与IBM进行咨询合作,进一步规划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商品、资金以及信息的综合化管理,提升管理绩效,节约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