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批公租房交房,记者连日探访倾听市民心声————最关心生活便利
发布时间:2011-04-24 |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
“家是一间温馨的屋,灯下有亲人的温度;家是一支燃烧的蜡烛,寂寞的影子不会孤独;家是一枚青青的橄榄树,又酸又涩回味幸福……”获悉自己成为重庆市首批公租房租赁者之后,从四川攀枝花来渝的自由职业者蔡佳倩,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名为《家》的诗。目前,重庆首批公租房已交房,蔡佳倩将在4月底前拿到新房钥匙,成为首批入住的67330名业主中的一名。
连日来,记者走进公租房倾听他们的心声。
首批入住者憧憬新居
4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的“民心佳园”,远远望见数十栋已经建设完工的崭新楼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进已装好的一栋工租房,记者看见房屋内部已经全面完工,地面铺上了漂亮的地砖,墙壁也被粉刷得洁白光滑,厨房内已经安装上灶台和吸油烟机。
记者在小区里看到,前来看房的人络绎不绝。
杨燕申请到了6栋8楼的一个单间配套。她告诉记者,现在家住渝中区,是在外面租的房子,目前工作不定,每个月的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杨燕称,她刚看了房子,非常高兴,全新的房屋比起她现在住的地方好多了,而且房租也不贵,不过唯一让她遗憾的是她觉得这个房子稍微小了点,当初为了节约房租,她申请的是一个单间配套,但是她还有个儿子在外地,“要是儿子回来和我住的话,就不太方便了。”
6栋1楼的租赁者唐莉告诉记者,她申请的是一室一厅,50多平方米,和儿子一起住。她说,自己现住九龙坡区的杨家坪,上班也是在杨家坪,感觉现在这边的交通还不够好,希望早日开通新的交通线路。
唐莉说:“除了交通问题其他的都感觉很满意,我已经签订了租房合同,18日就可以入住了,家具我都去看了一两次了。等住上一段时间,如果感觉不错的话,将来也许会考虑买下这套房子。”
4栋租赁者洪德金告诉记者,他现在是一个人,60多岁了,已经退休,现在租了一套单间配套的房屋,他非常感谢政府能够为低收入者考虑,让他们也能住上这样干净整洁的小区。
洪德金说,他对小区环境非常满意,对房屋装修也很满意,争取月底能够住进来。
洪德金拿出刚签订的租房合同告诉记者,他今天过来一是看下房子,二是为了签订租房合同。不过租房合同上写着第一次入住时需缴纳1400元保证金,这个让他比较为难。“我平时的工资也不高,每个月只有1000多点,现在租的房子也比较贵,所以没有多少结余,这次除了需要买一些必要的家具,缴纳租金,还需要一次性缴纳1400元保证金让我感觉有点困难。”
将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入住就在眼前,申请者们最希望的是交通方便和生活方便,对此,记者昨日走访了相关部门。
“入住后,公交线路将开通,菜市场也同时开业。”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长郭唐勇告诉记者,在即将交付的“民心佳园”公租房一期项目中,除了公交线路和农贸市场外,还有银行、幼儿园等配套服务均在落实之中。小区将开展文化生活活动,比如说书法比赛和体育竞赛,维修部门将提供24小时服务。
重庆市地产集团董事长周天云说,目前正在和重庆商社集团沟通,重庆百货和新世纪超市都有兴趣进入公租房小区,而外地入渝的永辉超市也对此表达了强烈愿望。
不仅如此,民间力量对公租房小区的生活配套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在“民心佳园”,由于商业部分只租不售,商务部门已经接到1000多家商家的开店申请。
家住渝中区的刘女士非常赞成公租房的修建,“政府修建公租房确实是为老百姓考虑,花了很大力,非常好。”但是,她认为有关部门只有坚持公正公平的配租政策,完善各项设施,才能将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推进城乡统筹的积极探索
大规模推出公租房,是重庆市提升民众幸福感和实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住房“双轨制”的重要举措。在“十二五”期间,重庆计划投资兴建公租房4000万平方米、80万套,建成后可解决200多万人的住房困难。以公租房为龙头的保障房型社区即混搭型社区将占到重庆的“半壁江山”,构成重庆主要的社区形态。
据重庆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主城区有在建公租房项目共8个,建设总规模1129万平方米。纳入今年第一批交房的公租房总量为439万平方米、67330套,采取分批交付的方式,最后交房时间为2011年11月底。2011年,主城区计划新开工项目8个,规划建设总面积为1215万平方米。目前,8个项目的相关手续已经办理完毕,预计能在4月底完成征地拆迁。
重庆社科院王秀模教授认为,公租房建设能够很好的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值得提倡和进一步加强。既然公租房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那政府应该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租金,从而减轻租房者的负担。
在公租房政策方面,王秀模教授认为,未来的公租房政策,应该向更加规范、法制的方向前进。从法制方面完善和健全公租房的各项规章,让租房者租得放心、安心。也让公租房真正达到解决困难人群住房问题的目的。
对于未来公租房发展,王秀模教授希望未来的公租房建设,能达到保证那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人都能逐步入住公租房,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公租房的作用。而非如有的地区那样只是少量修建,做做样子。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重庆大规模推出公租房,实际上可以视为住房体制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对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推进城乡统筹的一次积极探索。
(记者 李国 实习生 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