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发展大商业 需要真正完整的购物中心
发布时间:2009-10-26 | 信息来源:重庆时报
购物中心,是大渡口“四位一体”大商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商业体
随着大渡口大工业向商业城市功能的转变,大渡口区政府和相关专家们以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大渡口的大商业发展大思路,即以“钢花路———步行街———主题公园———市政广场”的“四位一体”的商圈发展模式,在打造步行街的同时,需要大力改造传统商业中心———钢花路、文体路,引进购物中心等先进的商业模式,全力推进主城第六商圈的建设。
记者日前从大渡口了解到,在传统商业中心钢花路,今后将建立一个“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真正意义上的购物航母,建造起支撑商圈的商业锚地。
需改变大渡口消费外流现象
一位大渡口的老居民说,区内许多家庭第一代冰箱、彩电、照相机,都是去解放碑买的。“进城”主要是去重百大楼,那时叫三八商店,是整个大渡口居民购物的首选地。到解放碑去挑选重要商品,至今仍是许多大渡口人的消费习惯。
大渡口是因为重钢建区,所以区内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是为重钢配套,产业发展相对单一。但是随着全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内现有的商业服务配套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如今,大渡口人均GDP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他们有了越来越多可支配的收入后,更加注重享受型消费。在轻轨2号线通车,改善大渡口区的交通条件后,但由于自身市场没有成熟,消费力的大部分流向了杨家坪、解放碑等轻轨沿线的成熟商圈,甚至是到观音桥去购物。反观大渡口目前的商业情况,普遍存在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的情况,区内主要依靠沃尔玛、永辉超市支撑,消费多集中在饮食等基础消费方面,消费环境没有很好的形成,大渡口目前的消费环境仍然停留在大众基础消费阶段,缺乏高端消费环境。而居民消费外流也很大程度是因为许多东西在大渡口难以买到。这直接导致了大渡口区消费外流现象严重,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比重为36.04%,而大渡口仅16.08%,每年,大渡口人仅在解放碑和杨家坪至少消费15亿元,而全市范围内数近20亿元的购买力来自大渡口。大渡口区的商业消费流失率已达到60%以上。在大渡口居住的城市人口,却涌进其他区域消费,这确实是个尴尬的数据统计。于是不难设想,大渡口商圈需要出现有他们比选价格、款式、消费的百货公司、大卖场、专业主题店、专卖店,改变辖区消费外流的现象。因而,正在兴起的“主城六大商圈之一,大渡口商圈”,引发了众多国际、国内大型商业知名企业的关注和入驻。
需尽快建成大商业的领头项目
专家认为,商圈打造有一定规律,商圈的扩容升级,必须要有一个整合商圈功能的领头项目———购物中心,来带动整个商圈的发展。如同大都会对解放碑、北城天街对观音桥、西城天街对杨家坪的带动作用。江北区的北城天街,当初并不在观音桥步行街区域内,但凭借着其购物中心的集聚效应和周边交通组织的完善,现在已成为江北商圈最为重要的商业地标之一,同时也让当初较为狭小落后的观音桥商圈,得以快速地扩容升级,并跻身重庆百亿元商圈的行列之中。
上述发生在本土的成功商业案例,已经雄辩地证明:兴建一个真正意义的购物中心,是大渡口商圈扩容升级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传统商业中心钢花路适合建立购物中心
有关专家及大渡口政府官员指出,钢花路是大渡口区商业的核心地段,但它同时又连接着步行街、主题公园、市政广场。钢花路上段天桥处与文体路的黄金交汇处,是大渡口区传统的商业中心,而今天,随着大渡口区的城市整体发展,钢花路的商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人气十足,商家林立。随着2005年重庆百货入驻钢花路,新世纪超市、国美、苏宁、永辉超市、中百超市、中影南方院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新华书店、精益眼镜、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等众多商家先后纷纷踏至而来,根据大渡口商业统计调查,目前钢花路承载了大渡口社会零售总额的80%,经过对未来大渡口城市规划测算(重钢搬迁后),今后大渡口区80%的城市人口,将聚集在以钢花路、文体路为圆点,半径3公里的范围。
因此,在钢花路建设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将会带动老城与新城,使其互动。而这样的购物中心必须是一个如江北北城天街、杨家坪西城天街一般的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真正完整的购物中心,市民在这里购物、娱乐、休闲、餐饮,都非常方便。